成语拼音:kuà zhōu jiān jùn
成语解释:夸:通“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区。指治理的区域很大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地理方位等
繁体字形:夸州兼郡
英文翻译:Kwa state and county
夸:[kuā]1.说大话,自吹:夸口。夸张。夸耀。夸嘴(夸口)。浮夸。夸夸其谈。2.用话奖励,赞扬:夸赞。夸许。3.奢侈:“贵而不为夸”。[kuà]古同“跨”,兼有。
州:1.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2.指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区之下,县之上。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郡:1.古代的行政区划,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郡县。会稽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2.姓。
提到“夸州兼郡”,可能有人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它和“跨州连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从实际场景入手看个例子。
比如某位企业家说:“我们的物流网络如今已夸州兼郡,从南方的茶叶到北方的煤炭都能次日达。”这里的“夸州兼郡”显然在强调业务覆盖地域广,但仔细一想会发现——其实正确的成语应是“跨州连郡”。“跨”字代表跨越,“夸”字更多指向言语上的夸张,这种用字差异恰恰提醒我们:成语的使用需要精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容易混淆这两个字?观察汉字结构会发现,“足”字旁的“跨”与行走相关,而“言”字旁的“夸”则与语言表达有关。就像网购时选错尺码,用错字会让表达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描述某连锁品牌时说“他们的分店夸州兼郡”,听众可能误以为在吹嘘规模,而用“跨州连郡”则准确传递了地理扩张的事实。
有意思的是,这种语言现象反而折射出文化传播的生动性。就像方言词汇会互相渗透,成语使用中的“美丽的错误”有时也能推动语言进化。但关键场合仍需谨慎,就像导航软件必须精确到米,商务合作、学术论文等正式场景中,建议查证《汉语成语大词典》等权威资料。
有个真实案例:某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误将“跨省通办”写作“夸省通办”,原本便民的政策表述变成了略显浮夸的承诺。这提醒我们,文字不仅是符号,更是信息传递的轨道。就像高铁轨道不能有毫厘偏差,成语使用也要讲究“毫米精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州连郡”有了新内涵。某跨境电商平台用这个词描述其覆盖50国的物流体系,既保留成语的古雅韵味,又赋予现代商业气息。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恰似用毛笔字写英文诗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语言始终在流动中生长。下次看到“夸州兼郡”时,不妨看作语言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既不必苛责,也要保持清醒。就像品茶时能欣赏茶沫的美,但更懂得沉淀后的茶汤才是精华,我们在使用成语时,既要包容变化,也要守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