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ó rén suǒ hào
成语解释: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抢夺别人的心爱之物
繁体字形:奪人所好
英文翻译:seize others ' favorite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成语——"夺人所好"。说白了,这词儿就像它的字面意思,把别人心爱的东西硬生生抢过来。比如同事刚看中一款限量版钢笔,你反手就买断货;朋友追了三年的女神,你突然横插一脚去表白。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夺人所好"么?
等等,那这成语是贬义吗?嘿您猜怎么着?还真得看场景!比如古装剧里常有将军抢走敌国珍宝献给君王,这时候"夺人所好"反而成了忠君爱国的表现。所以说啊,语言这玩意儿就像变色龙,得看它趴在哪片叶子上。
要说最接地气的例子,还得数家长里短。记得小区张阿姨吗?她闺女刚考上北大,转头李婶就把自家孩子往补习班里塞,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别人的喜好当军令状"。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社会讲究多元发展,咱是不是该少点"夺人所好",多点"各美其美"?
您可能要问:这成语跟现代生活有啥关系?举个栗子,直播带货里抢限量球鞋的黄牛党,综艺节目里模仿别人创意的山寨团队,不都在上演现实版"夺人所好"吗?要我说啊,与其盯着别人的蛋糕流口水,不如自己开间烘焙坊更踏实。
最后唠叨两句个人看法。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夺人所好"更像是面照妖镜,照出的是某些人匮乏的自我认同。就像老话说的"强扭的瓜不甜",与其费劲抢别人的心头好,不如培养自己的独特品味。下次看到别人晒新买的跑车,咱不妨真诚点个赞,转头继续打磨自己的小确幸,这不比暗戳戳较劲强多了?
说到底,成语就像老祖宗留给咱的锦囊妙计。用好了是智慧,用岔了可就是绊脚石。就像吃火锅,有人爱麻辣有人好清汤,非得逼着所有人涮同个锅底,那这顿饭还吃啥劲儿呢?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