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wén guī jù
成语解释: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成语出处:《元史·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好文章
繁体字形:奇文瓌句
英文翻译:A magnificent sentence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瑰:1.一种像玉的石头。2.珍奇:瑰丽。瑰异。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说到“奇文瑰句”,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短短两句话既押韵又充满豪气。但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文字才算“奇”和“瑰”呢?其实关键在于文字能否在平凡中创造惊喜,就像用普通食材做出一道惊艳的菜肴。
举个例子,成语“字字珠玑”就是典型的奇文瑰句。比如某小说里写黄昏:“残阳如血,染透了半张宣纸般的天空。”这里把常见的夕阳比作颜料和宣纸,既保留了画面感,又赋予文字水墨画的意境。这种表达方式就像给旧瓶装新酒,让读者尝到新鲜滋味。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需要追求华丽的辞藻吗?其实重点不在堆砌辞藻,而是找到合适的表达。就像建筑师用玻璃和钢筋也能造出震撼的建筑,文字工作者用简单词汇同样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句子。比如某科技报道里说:“算法像梳子,把乱发般的数据理出清晰的纹路。”这样的比喻既有科技感又充满生活气息。
我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奇文瑰句反而成了稀缺品。它们像沙滩上的贝壳,需要创作者耐心寻找和打磨。不过也要注意别走极端——就像做菜放太多调料会掩盖食材本味,过度追求文字技巧反而可能让内容失去真诚。好的文字应该像会呼吸的皮肤,既有细腻纹理,又能透出内在生命力。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想要写出让人记住的句子,可以试试“陌生化”手法。比如不说“时间过得快”,而说“钟表里的沙子偷偷换了跑道”。这种表达打破了常规认知框架,就像给熟悉的房间开扇新窗户,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