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cí ào zhǐ
成语解释:奇辞:奇妙的文辞;奥旨:深奥的含义。形容文章语言奇丽,含义深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读仪礼》:“于是撮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奇辞奥旨
英文翻译:Strange and mysterious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奥:[ào]1.含义深,不易理解:深奥。奥妙。奥秘。奥旨。2.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堂奥。经堂入奥。3.姓。[yù]1.浊。2.古同“燠”,暧。
旨:1.滋味美:旨酒。甘旨。2.意义;用意;目的:主旨。要旨。宗旨。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决议。3.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旨。
“奇辞奥旨”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用奇特的语言包装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比如老张拿着本哲学书感叹:“这作者怎么总把简单道理写成天书?”其实这正是成语的典型场景——作者试图用新颖的比喻阐释存在主义,就像用激光雕刻刀在核桃上雕清明上河图。
有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把简单道理复杂化?明代画家徐渭画螃蟹时特意留白,他说“无脚处自有江湖”。有些思想就像压缩饼干,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尝出真味。就像上周在科技论坛看到某位专家用“量子纠缠”比喻人际关系,乍听荒诞,细想竟暗含人际距离的微妙平衡。
记得前年参加作家沙龙,有位新人作者把中年危机比作“手机系统强制升级”。这个比喻初听滑稽,细品之下发现既包含被迫改变的无奈,又暗藏功能迭代的期待。这种表达就像给苦药裹上糖衣,既保留了思想的锐度,又增加了传播的趣味性。
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奇辞奥旨反而成为对抗思维惰性的利器。就像上周外卖小哥在订单备注栏写“请像对待初恋那样包装蛋挞”,这种出其不意的表达既传递了诉求,又让接收者会心一笑。真正的好表达应该像俄罗斯套娃,每拆开一层都有新发现。
或许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导致故弄玄虚?去年参观当代艺术展,有件名为《996的呼吸》的装置:透明玻璃箱里摆着不断充气放气的工位椅。这种具象化表达反而让观众瞬间理解职场压力。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真的胸有丘壑,而不是单纯堆砌辞藻。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短视频平台上用动漫角色讲解量子物理的账号异常火爆。这让我想起宋代禅师用“吃茶去”点拨弟子——有时候非常规的表达反而能打破认知定式。就像用乐高积木讲解建筑力学,看似跳脱,实则暗合认知规律。
在快餐式阅读盛行的当下,适度运用奇辞奥旨就像给思想装上翅膀。但切记别让形式喧宾夺主,毕竟再精美的包装纸,最终还是要让人期待里面的礼物。这或许就是表达的终极智慧:既要有破云见日的锋芒,也要有落地生根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