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ng
  • lìng
  • chéng
  • j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成语解释: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成语出处: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行事

繁体字形:奉令承教

英文翻译:obey commands and observe instructions

奉令承教的意思

奉: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承:1.托着;接着:承尘。承重。2.承担:承印。承制中西服装。3.客套话,承蒙:昨承热情招待,不胜感激。4.继续;接续:继承。承上启下。承先启后。5.接受(命令或吩咐):秉承。承命。6.姓。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成语评论

奉令承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公司里的小王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虽然心里觉得方案不太合理,但他还是认真执行,这就是典型的“奉令承教”——接受指令并按照要求完成。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听话照做吗?为什么还要专门用个成语?”其实关键在于,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信任”和“协作”的分量。

举个历史中的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面看是奉刘备之命辅佐刘禅,实际上承载的是托孤的责任与承诺。这里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奉令承教”是否意味着盲目服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比如医生遵循医疗规范治病救人,表面是遵守制度,本质是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和对患者负责,这种“承教”恰恰需要主动思考与判断。

现代职场中,一个新入职的员工跟着导师学习工作流程,看似按部就班,实际上是通过“奉令”的过程积累经验。我曾带过一位实习生,她每次接受任务时都会追问:“这个步骤的原理是什么?有没有更优解?”这种在遵从指令时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反而让“承教”变成了双向成长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疑惑:“如果上级的指令明显有问题,还要奉令承教吗?”这就要说到成语的深层智慧。就像飞行员遇到突发状况既要遵守操作手册,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严格遵循防疫规定的同时,主动为独居老人送药上门,正是把“奉令”的框架与“承教”的人性化结合的最佳示范。

从个人经历来看,真正的“奉令承教”更像是握着指南针走路——方向由指令指明,但迈步的力度和避让障碍的技巧全靠自己。就像学书法时临摹字帖,初期需要严格遵循笔画顺序,等掌握了精髓,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这种“先接受再突破”的节奏,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最生动的诠释。

下次当你需要执行某个指令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我理解背后的意图了吗?能否在完成的基础上创造额外价值?”把“奉令”当作起点而非终点,或许会发现“承教”二字里藏着意想不到的成长空间。

"奉令承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