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ng
  • dào
  • zhāi
  • s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èng dào zhāi sēng

成语解释:奉:信奉;斋僧:供僧人吃饭。指信教行善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斋僧,敬老怜贫,念寡恤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信教

繁体字形:奉道斎僧

英文翻译:Buddhist monk

奉道斋僧的意思

奉: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斋:1.斋戒。2.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吃斋。3.舍饭给僧人、道人:斋僧。4.姓。5.屋子,常用于书房、商店的名称,学校宿舍也有叫斋的:书斋。新斋。第三斋。荣宝斋。

僧:1.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僧人。僧衣。[僧伽之省,梵saṃgha]2.姓。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奉道斋僧”这个成语,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陌生。说白了,它讲的是古代人为了修行或积累功德,既信奉道教又供养僧人的行为。比如:“唐朝那会儿,不少大户人家一边拜老君像,一边给寺庙捐香火钱,这奉道斋僧的场面可热闹了!”你品,这是不是有点“两边下注”的意思?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那他们为啥要同时搞两套信仰呢?”嘿,问得好!其实啊,古人讲究的是“多拜神不吃亏”。道教修长生,佛教修来世,两手抓两手硬嘛!就像现在有人既信科学又拜财神,你说是不是同一个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奉道斋僧可不只是图个心理安慰。举个栗子:宋朝有个商人,每年三月初三给道观送米,四月初八又给和尚送油。别人笑话他“脚踩两条船”,他却说:“求道能让我耳聪目明,供僧能教我放下贪念,这叫互补!”你瞅瞅,这境界是不是比单纯烧香高多了?

咱得承认,现在这种纯粹奉道斋僧的习俗少见了。但依我看啊,它背后的智慧挺值得琢磨——就像现代人既要拼命搞钱,又得抽空冥想放空。说白了,物质精神两手抓,这事儿搁哪个时代都不过时!

最后提一嘴,有人觉得这种两头供的行为太功利。但换个角度想,能把不同体系的智慧融合起来,不正是咱老祖宗的生存智慧吗?就像现在年轻人把中医养生和健身房撸铁结合着来,你说是不是异曲同工?

"奉道斋僧"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