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 shāo
  • sh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lǔ shāo shā

成语解释: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老头子说:‘别看他们这样,这叫做假行仁义,收买人心。等他一占了开封,就会奸掳烧杀,无恶不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姦擄燒殺

英文翻译:Rape, captivity and burning

奸掳烧杀的意思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掳:把人抢走:掳掠。掳人勒赎。

烧:1.使东西着火:燃烧。烧毁。烧煤取暖。2.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炭。盐酸把衣服烧坏了。3.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烧茄子。红烧鲤鱼。烧羊肉。4.烹调方法,就是烤:叉烧。烧鸡。5.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6.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退烧了。7.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8.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成语评论

提到“奸掳烧杀”这个成语,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没错,它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人性最黑暗的暴力场景。比如《三国演义》里董卓火烧洛阳城那段描写:“火焚宫室,劫掠妇女,百姓哭声震天”——这不正是成语描绘的惨烈景象吗?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血腥味浓重的成语吗?其实它像面照妖镜,照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伤疤。去年某战争纪录片里,白发老人回忆童年遭遇时颤抖着说:“那帮人进村就抢粮食、烧房子”,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恰恰证明了成语的现实意义。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语言的力量。就像摄影师用黑白胶片记录灾难,作家用四个字就构建出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活着》里,福贵回忆家破人亡时说“马匪过后,只剩烧焦的房梁”,虽然没直接使用成语,但传达的意境何其相似。

我觉得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它把四种暴行并列呈现。就像把不同颜色的染料泼在画布上,最终混合成令人窒息的黑暗。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描绘地狱的经变图——古人早就在用艺术形式警醒世人。

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战乱地区报道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仅是历史课本里的铅字,更是丈量文明进步的标尺。就像博物馆里陈列的青铜兵器,虽然锈迹斑斑,但提醒着我们:和平年代的灯火,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礼物。

"奸掳烧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