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yǐng suí xíng
成语解释: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关系亲密
繁体字形:如影随形
英文翻译:as the shadow follows the form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影: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如影随形”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影子一样紧紧跟着身体,常用来形容两者关系密切、无法分离。比如,有人会说:“智能手机和现代人的生活简直是如影随形,出门忘带手机就像丢了魂似的。”这种表达既生动,又点出了科技与人的深度绑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如影随形”而不是直接说“关系好”呢?其实,这个成语的画面感更强。想象一下,影子永远跟着人走,无论白天黑夜,这种自然现象带来的比喻能让听者瞬间理解关系的紧密程度。比如描述亲子关系时,可以说:“孩子小时候对妈妈的依赖,真是如影随形,连上厕所都要跟着。”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负面场景中。比如有人抱怨:“最近工作压力大,焦虑感简直如影随形,连做梦都在赶项目。”这里既表达了情绪的无处不在,又避免了直接说“我很痛苦”的尴尬。语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能用比喻给感受“穿件外套”。
我个人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现在年轻人会说:“WiFi信号和现代人如影随形,进电梯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这种新老结合的用法,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增添了时代气息。不过也要注意分寸——比如形容情侣关系时,用“如胶似漆”更贴切,而“如影随形”反而可能暗示缺乏个人空间。
换个角度看,成语就像文化基因,会随着社会变迁产生新变种。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会说:“家人们,优惠券和好货如影随形,现在下单立减50!”这种商业场景的活用,既刷新了传统成语的应用边界,也验证了语言始终在为现实需求服务的本质。
最后想提醒的是,任何比喻都有两面性。当我们说“监控摄像头如影随形”时,既可能表达安全保障,也可能暗示隐私担忧。理解成语背后的情绪色彩,就像分辨影子的深浅——光线角度不同,含义也会变化。这或许正是汉语的智慧所在:同一个工具,既能描绘温暖,也能丈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