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jī rú kě
成语解释:同“如饥如渴”。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要求强烈
繁体字形:如饑如渴
英文翻译:hunger and thirst for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渴:1.口干想喝水:解渴。又渴又饿。临渴掘井。2.迫切地:渴望。渴念。3.姓。
提到“如饥似渴”,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比如一个孩子盯着冰淇淋柜台的眼神,或者上班族盯着咖啡机的样子?其实这个成语真正的含义可比这些画面深刻得多。它形容的是对知识、机会或成长的强烈渴望,就像饿肚子的人急着找食物、口渴的人急着找水喝一样。
举个现实例子:小张刚入职一家科技公司,每天午休时间都抱着编程书啃,同事开玩笑说他“像饿鬼见了馒头”。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让他半年内就从技术小白成长为项目骨干。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种拼命三郎的状态能持久吗?其实关键在于“渴求”的对象是否真正有价值——当学习变成解锁新能力的钥匙,持续的动力自然会产生。
再来个反常识的案例:老王退休后突然迷上水彩画,每天五点起床对着朝阳写生,颜料用完了就坐公交跨三个区去买。儿女都说他“比上班还积极”,这种晚年生活的“如饥似渴”,反而打破了“老年人就该闲散”的刻板印象。这说明渴望不分年龄,关键是要找到能点燃内心火苗的事物。
有个有趣的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易如反掌,但真正的“如饥似渴”反而变少了。地铁里刷短视频的人,和图书馆查资料的人,虽然都在看屏幕,但前者像在吃零食,后者才像在享用正餐。这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保持对高质量内容的渴求?我的建议是建立“信息味觉”,就像美食家会主动寻找特色餐馆,我们也需要培养辨别优质信息的能力。
观察身边的创业者群体会发现,那些真正做出成绩的人,往往保持着两种“渴求”:既像沙漠旅人寻找水源般搜寻市场机会,又像品酒师鉴赏佳酿般钻研行业细节。这种矛盾又统一的状态,恰恰印证了“如饥似渴”在现代社会的进化版解读——不是盲目贪多,而是带着明确方向的持续探索。
最后分享个亲身经历:三年前我开始自学视频剪辑,头三个月简直像掉进米缸的老鼠,每天泡在教程里十几个小时。现在回想,那种“如饥似渴”的状态虽然累,但带来的成长加速度是后期系统学习难以比拟的。这让我意识到,人对新领域的好奇心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强健,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让你甘愿“挨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