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gū bó xī
成语解释:勃溪:争斗;吵架。儿媳和婆婆争吵。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争斗。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内部争斗
繁体字形:妇姑勃溪
英文翻译:Fuguboxi
妇:1.已婚的女子:少妇。2.女子的通称:妇科。3.妻子:夫妇。4.古指儿媳。
姑:1.姑母;称父亲的姐妹。2.丈夫的姐妹:姑嫂。3.古称丈夫的母亲:翁姑(公婆)。4.出家女子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例:尼姑。三姑六婆。5.副词。暂且:姑置勿论(暂时放在一边不谈)。
勃:[bó]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bèi]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溪:1.山间的小河沟。也指一般的小河:溪涧。溪水。2.“谿”,另见
哎,你说这“妇姑勃溪”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家里那点事儿,婆婆和媳妇闹矛盾嘛!比如王阿姨家最近可热闹了,儿媳妇觉得婆婆管太多,婆婆又嫌儿媳妇不会过日子,俩人三天两头为买菜钱吵架。这不就是典型的“妇姑勃溪”现场嘛?
等等,这成语只能用在婆媳关系上吗?当然不是!你看隔壁办公室,李姐和张姐为了年终奖分配的事儿争得脸红脖子粗,同事们都偷偷说这是“职场版妇姑勃溪”。所以说啊,但凡有利益纠葛的地方,甭管有没有血缘关系,都可能上演这种戏码。
要我说,这事儿的关键在于立场不同。就像我二舅说的:“站在厨房的觉得盐放多了,坐在客厅的嫌菜没味道。”你琢磨琢磨,要是能多换位思考,很多矛盾压根不会发生。不过话又说回来,道理都懂,做起来可不容易。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用“代际矛盾”这种学术词儿,反而把“妇姑勃溪”这种老说法给忘了。要我说啊,老祖宗造的成语里藏着大智慧呢,既形象又带劲儿,比冷冰冰的专业术语有温度多了。
其实处理这类矛盾有个土办法,我姑妈就特有心得。她总说:“吵完架记得递杯热茶,茶水冒的热气儿能把怨气冲散。”你别说,这招对缓和气氛还真管用。说到底,比起争对错,先保住情分更重要不是?
说到底啊,咱们身边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就像老话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要是能多些包容心,少些计较劲儿,很多“勃溪”压根就不会升级成大战。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先深呼吸三次,说不定就能找到新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