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lí zǐ sàn

成语解释: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妻離子散

英文翻译:break up families

妻离子散的意思

妻:[qī]妻子(qī·zi):夫妻。未婚妻。妻离子散。妻儿老小。[qì]把女子嫁给(某人)。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遭受。6.古同“”,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成语评论

妻离子散”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沉重的,但它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吧:老张为了躲债逃到外地,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原本热闹的家一下子冷清了。这算不算“妻离子散”?说白了就是家庭破碎,亲人被迫分开生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像电视剧里常演的,有人赌博欠下一屁股债,债主天天上门闹,妻子受不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只能带着孩子离开。这种被迫分离的背后,往往藏着经济压力、信任崩塌这些现实问题。

其实不光是电视剧情节,我邻居王叔就经历过类似的事。他年轻时沉迷炒股赔光了积蓄,妻子无奈提出离婚。后来他戒了股瘾,花了五年时间重新经营早点摊,去年居然在菜市场碰到前妻带着孩子买豆浆,俩人站着聊了半小时——你看,事在人为,破碎的关系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修复。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离婚率这么高,算不算普遍化的“妻离子散”?我倒觉得不能简单划等号。现在很多夫妻是和平分手,孩子还能轮流照顾。真正的“妻离子散”更多指突然的、被动的家庭解体,比如天灾人祸导致的失散,或者极端情况下的家庭破裂。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老一辈特别忌讳这个成语,觉得是家门不幸的象征。但现在的年轻人反而看得开,他们觉得与其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不如各自安好。这种观念转变,或许正是时代给成语注入的新注解。

要避免走到妻离子散的地步,关键还是日常经营。就像种盆栽,得经常浇水施肥。夫妻间多沟通,遇到困难共同面对,远比出了问题才后悔强。毕竟成语不仅是警示,更该成为生活的参照——家和万事兴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妻离子散的造句

  1. 造句 战争搞得他妻离子散。
  2. 造句 在旧社会,受灾的农民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到处逃荒。
  3. 造句 战乱使他们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4. 造句 本来是个美满家庭,就因他吃喝嫖赌样样来,弄得妻离子散,这不是自作自受吗?
  5. 造句 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谋夕,新社会使人不再含悲忍泪。
  6. 造句 旧社会,多少人家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7. 造句 旧社会,地主把他家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8. 造句 你掏空公司资产,恶意倒闭,害了这么多**离子散,必遭天诛地灭。
  9. 造句 在旧社会,人民妻离子散,生命朝不保夕。
  10. 造句 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害得中国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