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ǐ liào suǒ jí
成语解释:料:料想,估计;及:达到。指当场已料到
成语出处:《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否定句
繁体字形:始料所及
英文翻译:What we expect
始:1.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2.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料:1.照看;管理:照料。料理。2.材料;原料:木料。燃料。布料。加料。备料。资料。他就是这么块料。3.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料豆儿。多给牲口加点料。4.用于中医配制丸药,处方规定剂量的全份为一料:配一料药。5.过去计算木材的单位,两端截面是一平方尺,长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提到“始料所及”,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和‘始料未及’有什么关系吗?”其实,这两个成语像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强调“预判范围内”,另一个突出“意料之外”。比如,公司年会突然宣布全员涨薪,对员工来说是“始料未及”;而管理层经过三个月的数据分析才做出的决策,对他们而言就是“始料所及”的结果。
怎么用好这个成语?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老张每天通勤都带伞,因为天气预报总说“局部阵雨”。当暴雨真的来临时,同事淋成落汤鸡,他却淡定撑伞——这雨早在他的“始料所及”之中。你看,这个词特别适合描述那些经过观察推理、提前做好准备的场景。
有人会问:“既然都能预料到,为什么不用‘早有准备’?”这里有个细微差别。比如登山队根据卫星云图判断明天有暴风雪,决定推迟出发,这属于“始料所及”;而驴友凭经验多带两瓶水,则是“早有准备”。前者侧重对事态发展的理性判断,后者更强调主观行动上的应对。
个人认为,现代人越来越需要培养“始料所及”的思维方式。去年我负责的项目遇到供应链危机,正是因为团队提前预判了物流风险,在封控前两周就把关键零件运到仓库,最终平稳过关。这种预见性不是算命,而是基于数据分析和行业经验的主动思考。
当然,生活不会完全按剧本走。就像上周我明明查了天气App显示晴天,结果半路突降大雨——这时候反而要用到它的反义词“始料未及”。这提醒我们,再周全的计划也要留有余地。毕竟,能在“始料所及”时从容应对,在“始料未及”时灵活调整,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下次当你做决策时,不妨试试这个思考框架:这件事属于我的能力圈还是未知领域?已有信息能支持多大程度的预判?通过这样的练习,或许某天你也能指着某个结果笑着说:“这个啊,早在我始料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