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ǐ mò yuán yóu
成语解释: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事情等
繁体字形:始末緣由
英文翻译:hows and whys
始:1.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2.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缘:1.原因:无缘无故。2.文言连词。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缘分:有缘。4.边:边缘。5.介词。沿着:缘木求鱼。6.关系:血缘。
由:1.原因:原由。事由。理由。由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自,从: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3.顺随,听从,归属:由不得。信马由缰。4.经过,经历:必由之路。由来已久。5.凭借:由此可知。6.古同“犹”,尚且,还。7.古同“犹”,犹如,好像。8.姓。
为什么成语里总爱讲“始末缘由”?其实这些四字短语藏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密码。比如朋友突然辞职,你会问“到底怎么回事”,这种刨根问底的习惯,在成语里就变成“来龙去脉”——这个词原本是风水术语,现在用来比喻事情的全过程,就像看清山脉的走势才能明白风水好坏。
当听到“前因后果”这个成语时,有没有发现它自带时间轴?去年邻居家漏水泡坏了楼下天花板,物业来查证时说“必须理清前因后果”,这句话既包含了漏水的原因,又涵盖了赔偿的后续发展。这种把事件像珍珠般串联的表达方式,比单纯说“事情经过”更有画面感。
“水落石出”可能是最诗意的因果成语。想象枯水期的河床,原本隐藏的石头显露出来,就像真相大白的过程。记者调查食品安全问题时常用这个成语,既保留了自然意象,又传递出调查取证需要时机的智慧——太着急可能反而看不清全貌。
我发现这些成语都在教我们用系统思维看问题。现在短视频盛行,很多人习惯只看“高光片段”,但了解始末缘由就像拼拼图,少一块都可能误解全局。比如看到同事被提拔,与其猜测“有关系”,不如观察他连续三年深夜加班的坚持——这或许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现实注解。
东西方思维在这里有趣地分野:英语说“the whole story”强调完整性,中文成语却擅长用自然现象作比喻。这种差异就像中医把脉与西医拍片,前者重脉络关联,后者重瞬间定格。当年轻人用“吃瓜”形容围观事件时,老祖宗的智慧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需要穿透表象的时间与耐心。
下次遇到令人困惑的突发事件,不妨在心里画条时间线。就像解开缠住的耳机线,顺着纹路慢慢捋,比胡乱拉扯更有效率。这种思维训练久了,你会发现“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是较真,而是通向真相的必经之路——毕竟,砂锅的裂纹走向,早就暗示了碎裂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