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shēng jiāo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嬌聲嬌氣
英文翻译:speak in a seductive tone
娇:1.(女子、小孩儿、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娇娆。嫩红娇绿。2.娇气:才走几里地,就说腿酸,未免太娇了。3.过度爱护:娇生惯养。别把孩子娇坏了。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娇:1.(女子、小孩儿、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娇娆。嫩红娇绿。2.娇气:才走几里地,就说腿酸,未免太娇了。3.过度爱护:娇生惯养。别把孩子娇坏了。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娇声娇气”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有人捏着嗓子说话?比如电视剧里,一个小女孩拽着妈妈衣角说:“妈妈~我想吃冰淇淋嘛~”这种拖长的尾音和甜腻的语气,就是典型的“娇声娇气”。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算不算装模作样?”其实要看场景——孩子对家人撒娇是自然流露,但成年人在职场刻意模仿这种语气,可能就显得不够得体了。
记得有次在咖啡馆,隔壁桌两位姑娘聊天,其中一人突然用娃娃音说:“人家今天被老板骂了啦~”声音又细又软,仿佛能掐出水来。同伴当场笑出声:“你正常点说话!”这场景恰好解释了“娇声娇气”的微妙之处:当表达方式与身份、场合不匹配时,容易给人违和感。有人或许疑惑:“为什么有人喜欢这样说话?”可能源于想被关注的心理,或是特定社交圈层的语言习惯。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在年轻人用“娇声娇气”反而多了层趣味性。比如朋友之间开玩笑:“你这奶茶点得也太娇声娇气了,又是少冰三分糖加脆波波”。这种用法脱离了原本的撒娇意味,更像是调侃对方“讲究多”。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时代会泛起不一样的涟漪。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听到有人说“讨厌啦~”的时候,不妨观察对方眼神。真正的娇声娇气往往伴随着肢体语言,比如跺脚或噘嘴,而刻意模仿者通常会不自觉地避开视线接触。语言的真假,有时候比声音本身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