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jiāo mèi mèi
成语解释:指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或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0回:“众殿脚女都是演习就的,打扮得娇娇媚媚,上了岸,各照派定前后次第而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
繁体字形:娇娇媚媚
英文翻译:Coquettish
娇:1.(女子、小孩儿、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娇娆。嫩红娇绿。2.娇气:才走几里地,就说腿酸,未免太娇了。3.过度爱护:娇生惯养。别把孩子娇坏了。
娇:1.(女子、小孩儿、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娇娆。嫩红娇绿。2.娇气:才走几里地,就说腿酸,未免太娇了。3.过度爱护:娇生惯养。别把孩子娇坏了。
媚:1.美好;可爱:妩媚。春光明媚。2.巴结;讨好:谄媚。
媚:1.美好;可爱:妩媚。春光明媚。2.巴结;讨好:谄媚。
提到"娇娇媚媚"这个成语,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美人形象。但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咱们不妨先拆开来看。"娇"是指柔美可爱,"媚"则是形容迷人的姿态,叠字重复后更强化了那种灵动温婉的气质。
有人可能要问: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女性吗?其实不然。比如在描写春日垂柳时,可以说"湖边的柳枝随风轻摆,倒显出几分娇娇媚媚的韵致"。这里的拟人化用法,既保留了原本的柔美意象,又拓展了应用场景。
来看个生活化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雅,今天穿了条淡粉色的连衣裙,说话时眼波流转,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娇娇媚媚的劲儿。这里的描述既突出了外貌特征,也暗示了人物性格中的温柔特质。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是否还适用这样的形容?个人认为,这个词的重点不在于外貌评判,而在于捕捉某种动态的气质。就像晨雾中的蔷薇花,既有含苞的娇羞,又有绽放的明艳,这种矛盾又和谐的美感,正是"娇娇媚媚"的独特之处。
再举个反向案例:老张家的布偶猫总爱趴在窗台上晒太阳,蓬松的大尾巴时不时扫过玻璃窗,倒显出几分娇娇媚媚的姿态。这个跨物种的用法反而让画面更生动,说明只要把握住"柔美而不造作"的核心,就能灵活运用。
最后想说,语言就像流动的溪水,成语的运用不必拘泥传统。下次看到晚霞染红云层的景象,不妨试试"天边的云彩被夕阳镀上金边,竟也显出娇娇媚媚的风情"这样的表达,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诗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