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èng
  • sān
  • q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繁体字形:孟母三遷

英文翻译:mencius ' mother moves her home three times to better her son 's education

孟母三迁的意思

孟:1.指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2.旧时在兄弟姐妹排行的次序里代表最大的。3.姓。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迁:1.迁移:迁居。迁葬。拆迁。他家迁到外地去了。2.转变:变迁。事过境迁。3.调动官职:左迁。

成语评论

孟母三迁”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妈妈为了让孩子读更好的学校,特意搬到了教育资源集中的学区房。邻居笑她折腾,她却说:“这叫‘孟母三迁’,环境对娃的影响可大了!”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像现代版择校搬家?

问题来了:孟母为什么非要搬家三次?其实核心在于“主动选择成长环境”。战国时期的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天天学哭丧;搬到市集边,又学着讨价还价;最后搬到学堂附近,才开始认真读书。孟母不是盲目折腾,而是在观察孩子行为变化后做出的针对性调整。

现在很多家长拼命买学区房,本质也是在做类似选择。但有个关键区别常被忽略:环境重要,但引导更重要。就像我朋友家孩子进了名校反而自卑,因为家长只顾着换环境,没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有人问:现代社会资源丰富,还需要“三迁”吗?其实形式在变,内核没变。比如年轻程序员从三线城市跳槽到互联网大厂扎堆的城市,表面看是追高薪,深层是在寻找技术氛围更浓的圈子。这种主动靠近优质资源的思维,和孟母搬家的逻辑异曲同工。

我个人观察到个有趣现象:有些家长把“三迁”理解成单次消费行为,比如花重金进私立学校就撒手不管。其实孟母的故事里包含持续观察和动态调整——她每次搬家都伴随着对孩子阶段性状态的判断,这种教育参与度才是精髓。

说到底,环境塑造人,人也塑造环境。就像种庄稼,既需要肥沃土壤,也要定期松土施肥。与其争论“该不该迁”,不如思考如何让现有环境发挥最大价值。毕竟孟母如果活在今天,可能会带着孩子线上线下找资源,而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搬迁。

孟母三迁的造句

  1. 造句 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2. 造句 岳母剌字,孟母三迁,母爱如山,亘古不变;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恩情似海,永铭心间;游子远行,万水千山,慈母心牵,春晖延绵。母亲节,祝妈妈康安!
  3. 造句 秋风阵阵拂人面蓄意多情思师源最是孟母三迁志更彻师恩骨髓连!教师节在即望育才兴国之师身健才高施大计永远幸福快乐!
  4. 造句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都是母亲为了孩子的壮举。其实,母亲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壮举。母亲节到了,祝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安康,母亲节快乐。
  5. 造句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起孟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6. 造句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美德。
  7. 造句 古代孟母三迁是为了怕孩子受坏环境影响,要为自己就不必了,后来孟子长大成*后也没听说孟母再搬家。
  8. 造句 古有孟母三迁,我就让大郎三迁一下。
  9. 造句 楚孝风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用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典故作比,羞臊的黄盖满脸通红。
  10. 造句 著名的孟母三迁成为后世传颂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