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gū dān dān
成语解释: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单一
繁体字形:孤孤單單
英文翻译:lonely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单:[dān]1.不复杂:单纯。简单。单调(diào)。2.独一:单独。单一。单词。3.只,仅:做事单靠热情不够。4.奇(jī)数的:单日。单号。5.薄,弱:单薄。6.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单裤。单衣。7.覆盖用的布:被单。床单。8.记载事物用的纸片:单据。传单。名单。9.和尚称禅堂的坐床。[chán]1.〔单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2.(單)[shàn]姓。
单:[dān]1.不复杂:单纯。简单。单调(diào)。2.独一:单独。单一。单词。3.只,仅:做事单靠热情不够。4.奇(jī)数的:单日。单号。5.薄,弱:单薄。6.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单裤。单衣。7.覆盖用的布:被单。床单。8.记载事物用的纸片:单据。传单。名单。9.和尚称禅堂的坐床。[chán]1.〔单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2.(單)[shàn]姓。
“孤孤单单”这个主题,到底能用哪些成语来描述呢?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形单影只”。想象一下:深夜的办公室里,老张独自对着电脑屏幕加班,窗外只剩路灯的微光。这时候用“形单影只”是不是特别贴切?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身体的孤独,还暗示了精神上的寂寞。
有人可能会问:那“孑然一身”和“形单影只”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前者更强调“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比如刚毕业的小李拖着行李箱站在陌生城市的地铁口,没有亲友接应,这时候用“孑然一身”更能体现一无所有的漂泊感。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精妙所在。
记得去年春节,社区王奶奶的子女都在国外。除夕夜我去送饺子,发现她对着电视重播的春晚,茶几上摆着两副碗筷。这种场景用“茕茕孑立”就特别合适——既包含形体的孤单,又暗含对团圆的期盼。成语背后的画面感,往往比直白的描述更有感染力。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明明社交软件遍地开花,为什么“顾影自怜”这类成语反而更常被使用?或许因为虚拟互动难以填补真实的情感空缺。就像朋友圈里收获上百个赞,深夜生病时却找不到人陪去医院。这种反差,让“顾影自怜”成为都市人的真实写照。
个人觉得“孤苦伶仃”这个词组最让人揪心。它常出现在社会新闻里:山区留守儿童蹲在门槛上等父母归来的画面,老旧小区独居老人定期取药的日常。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场景也催生出社区互助组织、公益帮扶项目。孤独像面镜子,既照见问题,也折射希望。
最后要提醒的是,成语使用要考虑语境温度。比如安慰朋友时说“你现在觉得孤孤单单,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比单纯强调“茕茕孑立”更有建设性。语言是活的工具,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它传递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