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kǔ líng dīng
成语解释: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语出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无依无靠
繁体字形:孤苦零丁
英文翻译:lonely and helpless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零:1.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零用。零售。化整为零。2.零头;零数:挂零儿。年纪已经八十有零。3.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单位较高的量之下附有单位较低的量:一年零三天。八元零二分。4.数的空位,在数码中多作“○”:三零一号。二零零零年。5.表示没有数量:一减一等于零。这种药的效力等于零。6.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零点。零下十摄氏度。7.姓。8.(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零落。凋零。9.(雨、泪等)落下:涕零。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壮丁。园丁。4.遭遇;碰到:丁忧。5.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方块:肉丁。黄瓜丁。[zhēng]〔丁丁〕拟声词。伐木声。
“孤苦零丁”这个成语,你可能会在小说里读到这样的场景:深秋的巷子里,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慢慢挪步,脚边枯黄的落叶被风吹得打转,屋檐下的麻雀叽喳着飞走,整个画面透着说不出的寂寥。作者用这四个字,瞬间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无人陪伴的落寞。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老年人吗?其实不然。比如新闻报道中曾提到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独自守着空荡荡的祖屋写作业,这样的画面同样可以用“孤苦零丁”来描述。它本质上传递的是一种失去社会联结的状态,既包含生活上的困顿,更强调精神上的孤独。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反而有了新的适用场景。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站在陌生城市的地铁站,手机地图APP闪着蓝光,周围都是匆匆走过的陌生人。这种带着迷茫的孤独感,用“孤苦零丁”来形容既准确又带着文学美感。不过要注意,它和“形单影只”不同,后者更侧重外在形态的孤单,而前者多了份命运赋予的沉重感。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个成语常被误写成“孤苦伶仃”。实际上“伶仃”本就是单独、弱小的意思,加上“孤苦”形成双重强调。就像我们形容沙漠里的仙人掌,既要说它生长在干旱环境,又要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叠加让表达更有层次感。
在公园长椅上见过这样的画面:穿着褪色校服的中学生,抱着书包看其他家庭野餐。他脚边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远处飘来烤肠的香气,但没有人招呼他加入。这时候用“孤苦零丁”,比直白地说“孤单”更有画面穿透力。这种表达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读者自己补全那些没说出口的故事。
语言的魅力往往藏在细节里。当我们说“他过着孤苦零丁的生活”时,听者会自动脑补出破旧的房屋、冷掉的饭菜、积灰的相框这些具体意象。下次描写人物处境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当画笔,或许能勾勒出更打动人心的故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