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cái nú
成语解释: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搁不住这班人都做了守财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却死搂着不放出来,不要把天下的钱,都辇到他家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爱财的人
繁体字形:守財奴
英文翻译:miser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奴:1.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跟“主”相对):奴隶。农奴。2.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3.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奴役。
“守财奴”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形容那些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舍不得合理消费的人。比如有人月入过万,却顿顿吃泡面,手机屏幕碎了也死活不换,这算不算守财奴呢?其实这类行为背后,往往藏着对未来的过度担忧。
为什么有人会成为守财奴?心理学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早年经历相关。就像张叔总爱说“当年穷怕了”,他把存款数字当安全感来源,哪怕存款已够全家用十年,仍坚持每天捡废品卖钱。这种心理惯性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明知不需要却停不下来。
守财奴思维有什么利弊?从积极角度看,储蓄习惯确实能防范风险。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过度囤积钱财反而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李阿姨家堆满打折买的卫生纸,最后受潮变质;王总手握百万现金却拒绝投资,错失财富增值机会。钱像流水,流动才能保持活力。
现代人如何避免陷入守财奴陷阱?我的观察是,关键要区分“节俭”和“吝啬”。前者是理性规划,后者是情绪驱动。建议每月固定拨出“快乐基金”,用于自我提升或体验性消费。就像种地需要施肥,适度消费其实是在滋养创造财富的能力。
值得思考的是,数字经济时代,“守财”形式也在变化。有人沉迷于手机里的记账APP,每天盯着数字增长获得快感;有人把虚拟货币当囤积对象,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温度。钱财终究是工具,别让它反过来主宰了我们的生活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