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n fèn zhī zú
成语解释: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繁体字形:安分知足
英文翻译:Contentment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哎,你说安分知足这词儿,听着像不像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唠叨?比如隔壁张大爷总说:“人啊,别老想着一步登天,知足常乐才是真本事!”你别说,这话虽然朴实,但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道理。那问题来了:安分知足到底是“躺平摆烂”还是“活得通透”?咱往下唠唠。
举个栗子吧,李姐在单位干了十年没升职,同事都替她急,她却乐呵呵地说:“工资够花,同事和睦,守得云开见月明嘛!”你看,这可不是消极躺平,而是心里有杆秤——不盲目攀比,但也没放弃努力。所以说啊,安分知足的核心其实是找准自己的节奏,既不被焦虑牵着走,也不停在舒适圈里睡大觉。
再想想那句老话“安贫乐道”,听着像穷开心?其实不然!我二舅开小吃店二十年,店面没扩大,可每天和街坊唠嗑成了他的快乐源泉。他说:“钱嘛,多赚点少赚点,日子照样热气腾腾!”这种心态反而让他避开了盲目扩张的风险。所以说啊,知足不是不追求,而是清楚什么值得追。
有人可能杠了:“这不就是自我安慰吗?”嘿,您还别说!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适应性偏误”——人总以为得到更多才会幸福,结果发现欲望是个无底洞。就像我表妹非要买新款手机,到手三天就嫌屏幕不够大。反观那些懂得知足的人,反而更容易从日常小事里咂摸出甜味儿来。
不过话说回来,安分知足也得看情况。比如工作上明明能争取的机会,要是用“知足”当借口不行动,那可真是耽误自己了。这就好比炒菜火候要拿捏——该旺火时别省气,该文火时别猛烧。毕竟老祖宗说的“知足”后面还跟着“常乐”呢,重点在“乐”不在“足”嘛!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在这个人人晒豪车名包的朋友圈时代,能保持安分知足的心态,就跟大夏天喝到冰镇酸梅汤似的——解渴又舒坦。毕竟生活的滋味啊,从来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那杆秤上掂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