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jīn
  • xu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jīn lǔ xuē

成语解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成语出处:语出《周礼 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宋斤魯削

英文翻译:Song qiaolushui

宋斤鲁削的意思

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为齐所灭。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刘裕灭东晋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齐所灭。2.(960—1279)赵匡胤灭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4月为金所灭。5月赵构重建政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为元所灭。北宋、南宋合称两宋。3.响度单位。一毫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旧写作𠳼。

斤: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鲁:1.迟钝;笨:愚鲁。鲁钝。2.莽撞;粗野:粗鲁。鲁莽。这人办事挺鲁的。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鲁菜。5.姓。

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削减。剥削。[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削果皮。把坏的一截削掉。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听过"宋斤鲁削"这个成语?它源自《庄子·徐无鬼》,字面意思是宋国人的斧头、鲁国人的削刀,原本用来形容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但故事里有个转折:宋国匠人精心打磨的工具太过完美,反而让使用者失去自由发挥空间。这就像现在有些家长给孩子规划好人生每一步,结果孩子反而失去了自主能力。

问:这个成语到底想说什么?答:核心在"过犹不及"。就像我们装修房子时,如果每个螺丝都要精确到毫米,可能半年都装不好一个书架。适度精细是专业,过度执着就变成钻牛角尖了。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李做PPT时反复调整字体间距到像素级别,结果错过方案提交时间。这可比"宋斤鲁削"更让人哭笑不得——他确实把细节做到极致,但整个项目的进度却因此停滞。

问:为什么现代人容易陷入这种困境?答: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总被教导"细节决定成败"。但很少有人提醒我们,细节的打磨必须建立在整体框架清晰的基础上。就像建房子,砖瓦再精美,地基不稳也是白搭。

我见过不少创业者,产品功能设计得面面俱到,每个按钮都要设计十几种交互效果。等到终于上线时,市场早被竞品占领。这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那些繁复纹饰确实精美,但真正推动文明进步的是铁器的实用革新。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日本茶道讲究"侘寂"美学,故意保留器物的不完美痕迹。这种智慧与"宋斤鲁削"形成有趣对照——有时候适当留白,反而能激发更多可能性。就像编程时写个灵活框架,比死抠某个函数更有实际价值。

下次当你准备给文件标注三十种颜色分类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些细节打磨真的有助于达成核心目标吗?毕竟,真正的专业不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而是能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关键问题。这或许就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宋斤鲁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