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bù wēi,yá zhǎo wēi
成语解释:牙爪: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俺也是文齐福不齐,你正是官不威牙爪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官不威,牙爪威
英文翻译:Official power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爪:[zhǎo]鸟兽的脚或趾甲:鹰爪。虎爪。张牙舞爪。[zhuǎ]1.爪子,动物带尖甲的脚:鸡爪子。猫爪子。2.爪儿,器物下端像爪的部分:这个锅有三个爪儿。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官不威,牙爪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某些人自己看起来不强势,但手下的人或依附者却仗势欺人。比如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为人温和,但助理却总对其他同事呼来喝去,这就是典型的“官不威,牙爪威”。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其实这反映了权力结构中的间接影响。当权威者不直接约束身边人的行为时,执行者就可能利用模糊地带谋取私利。就像古代县太爷不贪财,但师爷却向百姓收“茶水费”,百姓不敢反抗,只因畏惧背后的权力关系。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关键在建立清晰的权责边界。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少公司要求管理者签署《连带责任承诺书》,下属若违规,上级需承担管理责任。这种方法有效约束了“牙爪”的越界行为,让“官”的权威真正体现在制度建设上。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小区物业经理态度友善,但保安私自提高停车费。这种时候,居民若能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往往比直接对抗更有效——因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规范制度,而非指责某个执行者。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人性使然,但我更相信制度的力量。就像交通信号灯让不同方向的车辆有序通行,好的规则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我们发现“牙爪”作威时,与其抱怨个别现象,不如思考如何完善监督机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观察背后的权力链条。或许你会理解:真正的权威不在于表面威势,而在于能否建立透明公正的运作体系。正如古人云:“善治者,民不知有其权”,这才是对“官不威,牙爪威”最积极的破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