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qīng fǎ zhēng
成语解释:清·清廉;正:公正。为官清廉,执法公正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这衙门里问事,真个官清法正,件件依条律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局面
繁体字形:官清灋正
英文翻译:Official Qing Dynasty and legal integrity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官清法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社会治理中官员廉洁、法律公正的理想状态。举个例子:某地新上任的市长大力整顿基层作风,严查贪腐案件,同时修订不合时宜的行政条例,老百姓都说这是“官清法正的好气象”。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官清”和“法正”要并列使用?其实这两者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官员廉洁能保证政策执行不跑偏,法律完善则让社会运行有章可循。某次环保督查中,当执法人员拒绝企业贿赂并依法开出罚单时,这个场景就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充满现实意义。就像某互联网公司内部设立双重监督机制,既要求管理者签署廉洁承诺书,又开发AI系统自动监测违规操作。这种"制度+科技"的组合拳,不正是当代版的官清法正吗?
个人认为,实现官清法正不能仅靠道德约束。就像装路灯可以降低犯罪率,建立透明的监督体系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单纯强调"做个好官"更有效。毕竟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不敢作恶,而坏的制度可能让好人变质。
观察城市街道整治案例会发现有趣现象:当城管队员开始佩戴执法记录仪,商贩们反而更愿意配合工作。这种借助技术手段促进规范执法的实践,某种程度上正在拓展"官清法正"的时代内涵。
或许未来社会治理会涌现更多创新模式,但核心始终不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规则成为守护公平的基石。这大概就是古老成语在今天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