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
繁体字形:家徒四壁
英文翻译:have nothing but the bare walls in one 's house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家徒四壁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现实例子,比如老张刚创业失败时,租的房子里只有一张折叠床、两个塑料凳,朋友去他家做客都笑称"连个放茶杯的桌子都没有"。这个成语不单描述物质匮乏,更像在说一种"清零状态"——虽然现在空空荡荡,但反而能装下无限可能。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观察现代生活就会发现,刚毕业的年轻人住着只有床垫的出租屋,退休老人守着孩子成家后的空房间,其实都是不同维度的"家徒四壁"。但有意思的是,这种状态常常成为转折点:有人开始添置家具布置新家,有人重新规划退休生活,空荡荡的墙壁反而成了生活重启的画布。
当代人需要害怕家徒四壁吗?我见过最动人的例子是支教老师李姐的宿舍。水泥地、行军床、纸箱当衣柜,但墙上贴满学生送的彩色贺卡。这种场景完美诠释:物质匮乏不等于精神贫瘠。有时候空间越简单,人与人的关系反而越纯粹。
有人问家徒四壁是不是永远代表贫穷?其实换个角度看,极简主义者主动选择的家装风格,艺术家工作室的留白设计,甚至禅修空间的朴素布置,都在用现代方式重新定义这个成语。空荡的空间反而成为创造力的催化剂,这可能是古人创造这个成语时没想到的延伸价值。
最近帮朋友搬家时发现,清空房间的过程就像给生活按下刷新键。那些带不走的旧物留在原地,要带走的必需品反而更清晰。这种体验让我觉得,偶尔体验家徒四壁的状态,或许能帮助我们区分什么是真正需要,什么是欲望堆积。就像手机内存满了要清理,生活空间也需要这样的重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