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fān zhái luàn
成语解释: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繁体字形:家飜宅亂
英文翻译:the house is upside-down . -- there is no peace in the house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宅:住所;住宅:家宅。深宅大院。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家翻宅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鸡飞狗跳”有点像,都是形容家里乱糟糟的状态。比如老张周末准备大扫除,结果孩子把玩具撒得满地都是,妻子忙着整理衣柜翻出十几件旧衣服,这时候他望着堆满杂物的客厅脱口而出:“这可真是家翻宅乱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大扫除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翻”这个动作带来的连锁反应。就像小王想找去年买的充电线,结果把抽屉里陈年的发票、过期的药片、不知名钥匙全翻了出来——原本只想找根线,最后弄出满地鸡零狗碎,这才是典型的家翻宅宅乱。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发现提前规划特别重要。上周表妹搬家时就很有章法:她用不同颜色的编织袋分区打包,厨房用品用红色袋子,书籍用蓝色袋子,还在手机便签里记下每个箱子装了什么。虽然搬家当天看着十几个箱子堆成小山,但因为有系统整理,反而乱中有序。
有人说现代人家里东西太多才容易乱,我倒觉得这和物品数量关系不大。邻居李教授家藏书上千册,但每本书都有固定位置;而同事小陈家不过六十平米,却常因随手乱放钥匙、充电器搞得全家总动员找东西。关键差别在于是否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这和收纳空间大小无关。
观察发现,家翻宅乱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就像电视剧里常演的:夫妻吵架时摔东西制造混乱,其实是通过破坏环境秩序来表达不满。这时候收拾屋子反而能成为缓和关系的契机——两人一起整理散落的抱枕,擦拭打翻的茶杯,往往吵着吵着就笑场了。
下次遇到家里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不妨试试“三分钟急救法”:先打开所有窗帘让阳光进来,接着把散落各处的衣物统统扔进洗衣篮,最后用个大塑料袋把零碎物件暂时收纳。这个方法未必能让家里立刻焕然一新,但至少能快速恢复基本秩序,避免在混乱中产生更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