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cái wàn guàn
成语解释:万贯:古代用绳索穿钱,1贯=1000文,钱很多。形容十分富有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3回:“挣下的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府县之中很有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富有
繁体字形:家财万贯
英文翻译:have tremendous property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家财万贯”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拥有巨额财富,但它的含义远不止字面意思。比如在古装剧中,我们可能听到这样的台词:“张员外虽家财万贯,却连一碗热粥都不愿施舍给乞丐。”这里不仅点出了财富的规模,更暗示了财富与品德的割裂。
为什么用“家财万贯”而不用具体数字? 其实这个成语的妙处正在于模糊性。“万贯”在古代指代铜钱计量单位,但具体价值会随朝代更迭变化。用这种虚指方式,既能突出财富之多,又避免了被具体数字限制想象空间。就像现代人说“财务自由”,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但都能引发共鸣。
在当代语境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变化。比如描述互联网创业者:“他三年做到家财万贯,却开始焦虑如何让资产保值。”这里既保留了传统成语的韵味,又带出了现代人面对财富增长时的新困惑。金钱带来的安全感与新的焦虑往往相伴而生,这种矛盾感通过成语表达显得尤为生动。
家财万贯等于幸福人生吗? 明代话本《醒世恒言》早有警示:“纵有万贯家私,买不得太阳不下山。”这提醒我们,财富能解决物质需求,却难换精神富足。就像今天某些富豪热衷慈善,本质是在寻找比金钱更持久的价值载体。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启发意义在于:当物质积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如何与财富相处比获取财富本身更重要。就像管理花园,既要勤于灌溉,也要懂得修剪。那些真正活得自在的人,往往既能享受财富带来的便利,又不被财富定义人生价值。
观察现实案例会发现有趣现象:某些“家财万贯”者反而活得战战兢兢,而普通工薪族却能自得其乐。这或许说明,财富管理能力与幸福指数并非绝对正相关。重要的是建立与财富的健康关系——让它成为探索世界的助力,而非束缚脚步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