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dào xiāo fá
成语解释: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很穷
繁体字形:家道消乏
英文翻译:The family is exhausted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消:1.消失: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红肿已消。2.使消失;消除:消毒。消炎。打消。3.度过(时间);消遣:消夜。消夏。4.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消说。只消三天。5.姓。
乏:1.缺乏:乏味。贫乏。不乏其人。2.疲倦:疲乏。解乏。走乏了。人困马乏。3.没力量;不起作用:乏话。乏煤。贴乏了的膏药。
“家道消乏”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张年轻时家里开厂子,后来市场竞争激烈,厂子倒闭,存款也慢慢花光了。现在他常念叨:“前几年还觉得日子红火,谁能想到如今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这种从富裕到拮据的变化过程,就是典型的“家道消乏”。
有人可能会问:“家道消乏是突然发生的吗?”其实不然。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表面看是元春去世后迅速衰败,实际上早有人心涣散、铺张浪费的隐患。就像现在有些家庭,如果长期超前消费、忽视理财,即便眼下光鲜,也埋着消乏的种子。
那遇到家道消乏只能认命吗?我曾在社区见过一对夫妻,原本经营餐馆失败后欠债百万。他们白天跑外卖,晚上做手工,三年还清债务还开了新店。这让我想到:家道消乏固然令人无奈,但若把“消乏”看作重新出发的契机,反而可能打开新天地。
现代社会中,“家道消乏”有了新表现形式。比如原本住学区房的家庭,因家长失业被迫搬到郊区;或是留学归来的年轻人发现家里无法再提供经济支持。有个朋友说得好:“从前觉得家里有座山,现在发现山会风化——但自己长成山的速度,可以比风化更快。”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物质层面的消乏往往伴随精神层面的觉醒。邻居王叔破产后开始钻研木工,作品竟在市集热卖;表姐家房子变卖后,全家反而养成了每周爬山的习惯。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说到底,家道消乏就像季节更替般自然。寒冬来临时,有人只顾叹息柴火不足,有人却能望着雪景琢磨春天播种的计划。重要的不是院墙是否斑驳,而是屋里的人是否还保有修葺围墙的力气与盼头。毕竟,家庭的“道”,从来不只是金银堆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