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ù xué jiù rú
成语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宿壆舊儒
英文翻译:scholars of profound learning
宿:[sù]1.夜里睡觉;过夜:宿舍。宿营。露宿。夜宿荒野。2.姓。3.旧有的;一向有的:宿疾。宿志。4.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耆宿。宿将(jiàng)。[xiǔ]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宿。二十八宿。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旧:1.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旧时代。旧经验。旧社会。不要用旧脑筋对待新事物。2.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旧书。旧衣服。窗纱旧了。3.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旧察哈尔省省会。4.老交情;老朋友:怀旧。念旧。亲戚故旧。5.姓。
儒: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宿学旧儒”这个词听起来挺文雅,但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那些学问深厚、但思想可能有点守旧的老学者。举个例子:张教授研究古文一辈子,满屋子堆着发黄的线装书,学生问他“人工智能会不会改变学术研究”,他摆摆手说:“老祖宗的智慧够用一辈子!”这就是典型的宿学旧儒做派——学问扎实,但对新事物总带着警惕。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老派学者”现在还吃香吗?其实关键看场景。比如修缮古建筑时,八十岁的李工头能一眼看出斗拱结构的年代误差,这种经验确实无可替代;但要是让他用3D建模软件画图纸,可能还不如实习生顺手。时代在变,知识的价值没变,但应用方式得跟着变。
我认识位历史系老教授就很有意思。他坚持用毛笔批改论文,但也会把课堂录像传上网课平台。有次我问他:“您这算不算宿学旧儒?”他捋着白胡子笑:“旧瓶子装新酒,酒香更浓嘛!”你看,真正的智慧在于既守住根基,又能接纳变化。这或许才是“宿学旧儒”在当代最该有的样子。
说到底,守旧不等于迂腐。就像博物馆里的青铜器,静默中沉淀着千年文明;而展柜旁的AR解说屏,正把古老纹饰翻译成数字语言。当宿学旧儒的知识底蕴遇上新技术工具,反而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毕竟,没有旧儒的“宿学”,新学问就少了扎根的土壤;没有新时代的“破墙”,旧学问也会困在象牙塔里。
下次遇到摇头晃脑背《论语》的老先生,别急着笑人家古板。说不定他手机里藏着电子文献库,茶杯底下压着元宇宙讲座门票。这个时代最妙的风景,可能就是旧儒们悄悄给长衫缝上了智能芯片——传统在左,革新在右,走得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