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shēng chóng
成语解释: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成语出处:梁遇春《黑暗》:“而名士们一向是靠欺骗奸滑为生,一面骂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虫,养成中国历来文人只图小便宜的习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寄生蟲
英文翻译:parasite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提到“寄生虫”相关的成语,你可能会想到“蝇营狗苟”这种形容人钻营私利的词。比如有人为了升职加薪,整天围着领导拍马屁,对同事却冷眼相待,这种行为就像寄生虫依附宿主生存,自己却不愿付出努力。这时候可以说:“职场上蝇营狗苟的人,早晚会被看穿真面目。”
为什么用寄生虫作比喻?因为这类成语往往暗含“单方面索取”的负面形象。比如“如蛆附骨”形容纠缠不休的恶劣关系,就像蛆虫离不开腐肉。比如有人总想占朋友便宜,蹭吃蹭喝还借钱不还,朋友忍无可忍说:“你这如蛆附骨的行为,实在让人吃不消。”
但换个角度看,这类成语也在提醒我们自省。比如“鸠占鹊巢”原本指斑鸠霸占喜鹊的窝,现在常用来批评侵占他人资源的行为。假设有人把公共健身器材搬回家私用,邻居吐槽:“这简直是现代版鸠占鹊巢!”不过现实中,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了“鸠”?比如长期蹭同事的创意成果,或是过度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
有个读者曾问我:“用寄生虫打比方会不会太刻薄?”其实语言的力量在于警醒作用。就像“米虫”这个词,既形容蛀空粮食的害虫,也被用来比喻混日子的懒汉。比如老板批评员工:“公司不养米虫,要么创造价值,要么另谋高就。”话虽刺耳,却能让人反思自己是否在混日子。
我发现现代社会的“寄生”有了新形态。有人沉迷短视频,像“思想寄生虫”般吞噬专注力;有人过度依赖外卖平台,变成“生活能力寄生虫”。但换个积极角度,这些现象反而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便捷时代保持独立生存能力?就像农民除虫保庄稼,我们也要定期清理精神世界的“寄生思维”。
最近看到个有趣案例:某网红靠抄袭段子涨粉百万,最后被原创作者集体揭发,评论区刷满“网络寄生虫现形记”。这件事印证了“寄生者终将反噬自身”的道理,也让我想到《商君书》里的“蠹众而木折”,蛀虫多了,再粗的木头也会断——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发展,及时清除寄生关系都至关重要。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用“春蚕到死丝方尽”作对比。虽然春蚕也靠桑叶生存,但它吐丝贡献价值,这种互利关系才是健康持久的。就像职场中,与其做依附他人的藤蔓,不如成为能提供养分的树木,毕竟谁都更喜欢并肩作战的伙伴,而不是吸附在身上的水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