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shāng xù jiǎ
成语解释:同“富商大贾”。
成语出处:《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商人
繁体字形:富商蓄賈
英文翻译:exceedingly wealthy men
富: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富裕。富有。富户。农村富了。2.使变富:富国强兵。富民政策。3.资源;财产:富源。财富。4.丰富;多:富饶。富于养分。5.姓。
商:1.商量:协商。2.商业:经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结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约前1600—前1046)。汤灭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国号商。以后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故商朝又称殷朝,也称殷商。传到纣,为周所灭。6.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蓄:1.积聚;储存起来:蓄洪。2.心里藏着:蓄意。
贾:[jiǎ]1.姓。2.古又同“价(jià)”。[gǔ]1.旧指商人:行商坐贾。2.做买卖。又单指买或卖、付出:多财善贾。贾马(买马)。余勇可贾。3.招引:贾祸。贾害。
“富商蓄贾”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早味,到底该怎么用?举个栗子:古装剧里员外摸着胡子说:“城中富商蓄贾皆已入股漕运,此事可成矣。”是不是瞬间画面感拉满?这个词本意是指财力雄厚的商人和囤积居奇的投机者,但如今更常用来形容“既有钱又有资源掌控力的人群”。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和“土豪”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老王靠拆迁拿到十套房,这是“土豪”;老李经营连锁超市同时投资冷链物流,控制着生鲜供应链,这才是“富商蓄贾”。前者是财富存量,后者是资源调度能力,这个细微差别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
在直播带货盛行的当下,头部主播算不算新型“蓄贾”?他们手握流量入口,能决定哪些商品爆红,某种程度上确实在扮演资源分配者的角色。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原本略带负面色彩,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比如形容企业家回馈社会时,用“富商蓄贾慷慨解囊”就比单纯说“有钱人捐款”更有历史厚重感。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富商蓄贾”的进化版——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就像某位科技大佬说的:“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囤积居奇,而在于搭建让所有人获益的生态系统。”这种认知升级,或许正是古老成语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关键。
下次写商业分析时,不妨试试这个表达。比如:“跨境电商赛道里,既有深耕供应链的富商蓄贾,也有凭借流量异军突起的新锐势力。”这样的表述既准确传达行业格局,又为文字增添文化底蕴。记住,语言就像货币,越流通越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