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
  • yán
  • guān
  • x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 yán guān xíng

成语解释: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观察人

繁体字形:詧言觀行

英文翻译:examine a man 's language and observe his countenance

察言观行的意思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察言观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行动来判断其真实想法。比如朋友嘴上说“没关系”,但眉头紧锁、手指不停敲桌子,这时候你大概能猜到——他心里其实很焦虑。

为什么这个能力重要?想象一个场景:团队会议上,领导问“大家对方案有什么意见?”小李立刻接话:“我觉得特别好!”但说完低头搓手,声音也比平时小。组长捕捉到这个细节,会后单独找他聊,才发现他对执行细节有担忧。这种观察力避免了团队决策的盲点。

生活中如何运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母亲发现孩子最近总说“学校饭挺好吃的”,但每天回家就翻冰箱。她没有直接质问,而是周末和孩子一起做饭,边切菜边聊,才知道孩子其实想多些亲子互动。这种“看见没说出口的话”的能力,往往比直接追问更有效。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大家都用微信聊天,还能察言观行吗?视频会议里,同事突然关掉摄像头说“网络卡”,但前一刻他的表情明显僵硬——这时候聪明的合作方会主动说“要不我们明天再讨论?”留出情绪缓冲空间。数字化时代,我们反而需要更细腻的感知力。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亲密的关系,人们越容易忽略察言观行。就像丈夫抱怨妻子总为小事生气,却没注意到每次争执都发生在自己熬夜加班之后。有时候,行为的“标点符号”比“文字内容”传递更多信息。

培养这种能力没有捷径,但可以试试“三秒法则”:与人交谈时,刻意停留三秒再回应。这三秒用来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和语气起伏。你会发现,很多沟通困境其实早有预兆,就像夜航时看见灯塔的微光,及时调整就能避开暗礁。

说到底,察言观行不是读心术,而是带着善意的好奇心。它帮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少些误解,多些默契。下次遇到沟通卡壳的情况,不妨暂时放下自己的预设,像解读一首诗那样,去感受字句之外的韵律与留白。

察言观行的造句

  1. 造句 另外,他还会察言观行,对代驾司机的素质和服务态度进行评判,他觉得满意之后,才会长期找这家代驾公司。
  2. 造句 群众向来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察言观行,从某种意义来说,言的效果取决于行的表现。
  3. 造句 二是察言观行,有关部门能否将这位年轻有为的市长上任以来不负众望的政绩给大家秀上一番,也算是释疑解惑,给众人再次被挑拨起的窥私欲泼一盆冷水。
  4. 造句 问题是阿扁谈话的方式已远离“君无戏言”的起码格调;北京对其“察言观行”的一点希望也老早破灭。
  5. 造句 户口必须要迁入女方的驻地,这就像是风筝手中的一根线;必须到自己朋友的单位先工作,好察言观行。

"察言观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