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ùn lì bì dé
成语解释: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成语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寸利必得
英文翻译:Gain with every inch
寸: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极短或极小:寸功。寸进。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凑巧:你来得可真寸。4.姓。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哎,说到“寸利必得”这成语,你可能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形容人特别计较小便宜嘛!”没错,但具体啥情况会用这个词呢?举个栗子啊——比如职场里有个同事,每次团队聚餐都抢着用优惠券报销自己的那份,连零头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别人说“算了呗”,他却来一句:“亲兄弟明算账嘛!”这时候大伙儿私下就会嘀咕:“这人真是寸利必得,太较真了!”
等等,问题来了——“寸利必得”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啊,这得看场景!比如做生意的时候,老板要求财务把每一分钱成本都抠清楚,保证公司利润最大化,这时候夸一句“老板真是寸利必得”反而显得专业。可要是朋友间借个充电宝都要收租金,那可就是妥妥的负面评价啦!
你发现没?这成语的“双面性”特别有意思。我有个亲戚开小卖部,进货时连塑料袋的成本都要和供应商掰扯半天,结果人家嫌麻烦直接断了合作。你看,太执着于寸利必得反而可能丢掉大机会,这就叫“捡了芝麻丢西瓜”。所以啊,关键得看“利”到底是芝麻还是西瓜!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菜市场大妈砍价现场。大妈指着三块钱一斤的土豆说:“两块五!你这土豆皮都发青了!”摊主急得直摆手:“我这进货价都要两块八!”这时候旁边大爷要是插一句:“你这寸利必得的劲儿,土豆都要被你讲发芽喽!”全场绝对笑翻。你看,用这种带点调侃的说法,既点明问题又不伤和气,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寸利必得”。我认识个做环保的朋友,连办公室打印纸都要双面利用,废纸箱攒着卖钱给团队买下午茶。这种“计较”反而成了团队文化,大家还乐呵呵地叫他“环保战士”。所以说啊,关键不在于争不争利,而在于争的是什么利、为谁争利。就像老话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利要争在正道上!”
最后提醒各位老铁:生活不是数学题,别总想着把所有小数点后三位的利益都攥手里。该较真时不含糊,该放手时不纠结,这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不信你品品那些商界大佬,哪个不是既能在谈判桌上寸土必争,又能在慈善晚宴上挥手捐千万?嘿,这其中的分寸感啊,够咱们琢磨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