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ùn liáng zhū chēng
成语解释: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
成语出处: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心胸狭隘
繁体字形:寸量銖稱
英文翻译:A measure of money
寸: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极短或极小:寸功。寸进。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凑巧:你来得可真寸。4.姓。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铢:古代质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极轻的分量。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秤”。
“寸量铢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形容人做事特别仔细,连一寸布、一铢钱(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都要反复衡量。比如,菜市场里的大妈挑土豆时,一个个拿起来看有没有虫眼,还要比大小,嘴里念叨“这土豆皮不够光滑,那个形状太歪”——这就是典型的“寸量铢称”。
问题来了:这么计较细节有必要吗? 举个例子,小王帮公司采购办公用品,为了给公司省预算,他对比了十家供应商的报价,连一包打印纸便宜5毛钱都不放过。结果老板夸他“寸量铢称得好,省下的钱能多发两天下午茶”。你看,在涉及实际利益时,这种细致反而是优点。
不过换个场景,如果朋友聚餐AA制,有人非要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多喝了一口可乐,得再补我3分钱”,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所以核心在于:寸量铢称要用对地方。 就像做科学实验必须精确到毫克,但给朋友选生日礼物,太纠结价格反而失了心意。
我常想,现代人面对海量信息,适度“寸量铢称”能避免吃亏。比如签租房合同时逐条检查条款,网购前仔细看商品详情页的小字。但若连散步时先迈左脚还是右脚都要纠结,那就活得太累了。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更像一把尺子——量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修自家院墙,用卷尺量了十遍砖缝宽度,邻居笑他“比造火箭还认真”。结果台风来了,别人家的墙倒了,他家的纹丝不动。你看,有些事就得“寸量铢称”,关键看值不值得费这个功夫。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愿意花半小时对比三家超市的鸡蛋价格,只为每斤便宜5毛钱吗?答案没有对错,但你的选择会悄悄定义,你生活中“寸量铢称”的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