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ì
  • huī
  • h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uì kè huī háo

成语解释: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繁体字形:對客揮毫

英文翻译:Show off to the guests

对客挥毫的意思

对:1.回答:对答如流。2.向着;朝着:枪口对准敌人。3.对抗;敌对:对手。针锋相对。4.对待。例:对事不对人。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对。神色不对。数目不对,还差一些。6.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对。对表。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对到一起。对榫。8.投合;适合:俩人很对脾气。对心思。9.成双的:对联。10.搀入(多指液体):对水。11.⑪介词。1.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对待:小王对他有意见。3.朝;向:对人民负责。

客:1.客人(跟“主”相对):宾客。请客。会客。家里来客了。2.旅客:客车。客店。3.寄居或迁居外地:客居。客籍。作客他乡。4.客商:珠宝客。5.顾客:乘客。客满。6.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客。政客。侠客。7.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客队。客座。客串。8.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9.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蛋炒饭。三客冰激凌。10.姓。

挥:1.摇动;舞动:挥手。挥舞。挥刀。2.拂去;抹掉:挥汗。3.抛出;散出:挥金如土。挥发。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成语评论

哎,你别说,“对客挥毫”这成语乍一听挺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当着别人的面提笔写东西”,关键还写得又快又好。举个例子啊,比如老张在客户会议上被临时点名做记录,他二话不说掏出本子唰唰开写,你瞅瞅,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对客挥毫”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不就是普通的工作场景吗?跟成语有啥关系?”嘿嘿,重点来了!这成语可不是单指“写东西”这个动作,而是强调在公开场合下展现才华的从容劲儿。比如古代文人聚会时,李白当场作诗惊艳四座,那场面才叫真正的“对客挥毫”——既考验真本事,又得抗住被人围观的压迫感。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问题:“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这成语会不会过时?”要我说啊,形式变了但内核没变!你看直播带货的主播们,现场编段子推销产品,这算不算新时代的“对客挥毫”?说白了,临场应变能力在哪个时代都是硬通货。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年轻人确实少了点“挥毫”的机会。前阵子参加个行业交流会,有个小伙被临时叫上台发言,结果掏手机查了五分钟资料。要我说啊,咱们还是得练练这“对客挥毫”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场不说,还能给人留下“这人有点东西”的印象,多划算!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别把“对客挥毫”想得多玄乎。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姐,客人说要加辣不要葱,她一边唠嗑一边手上翻着饼,两分钟搞定还画了个笑脸,这不也是种生活化的“挥毫”嘛!要我说啊,能把日常小事做出艺术感,这才是真本事。

"对客挥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