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 xiū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xī xiū shé

成语解释:见“封豕长蛇”。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坏人

繁体字形:封豨修虵

英文翻译:To seal a snake

封豨修蛇的意思

封:1.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封王。分封诸侯。2.姓。3.封闭:查封。封河。大雪封山。封住瓶口。把信封起来。4.(封儿)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赏封。信封。5.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一封银子。

豨:古书上指大野猪。

修:1.修饰:装修。修辞。2.修理;整治:修车。修桥补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写;编写:修函。修史。修县志。4.(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修养。修业。进修。这学期多修了两门课。5.修行(迷信):修炼。修仙。6.兴建;建筑:修建。修水库。新修了一条铁路。7.剪或削,使整齐:修树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义:反修防修。9.姓。10.长;高:修长。修竹。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成语评论

封豨修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到底想表达什么?”简单来说,它字面意思是“巨大的野猪和长蛇”,用来比喻那些看似夸张、实则危害极大的威胁。举个例子:公司管理层起初觉得新对手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后来竟成了“封豨修蛇”,差点让整个业务崩盘。

再比如历史典故中,古人常用它描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比如《淮南子》里提到大禹治水时面对的“封豨修蛇”,既指真实的猛兽,也暗喻治水过程中难以预料的复杂挑战。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动物作比喻?”其实这是用具体形象传递抽象概念——就像今天我们说“灰犀牛”代表显而易见却被忽视的风险,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抽象的危险变得更直观。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气候变化时,可以说“冰川消逝和极端天气就像当代的封豨修蛇,看似缓慢却步步紧逼”。这种表达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能引发听众对隐性危机的重视。

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它跨越时空的隐喻能力。当我们在会议上说“别让部门矛盾变成封豨修蛇”,既避免了直接指责,又巧妙提醒团队防微杜渐。它不像“狼来了”那样广为人知,反而给语言增添了一丝新鲜感。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扳手,用得顺手最重要。下次遇到那种“开始不起眼、后来难收拾”的状况时,试试用“封豨修蛇”打个比方,或许能让你的表达既有文化厚度,又能精准戳中问题的要害。

"封豨修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