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xiàng zhǐ tí
成语解释: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汉书 酷吏传 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 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成语出处:《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射像止嗁
英文翻译:Stop crying
射:[shè]1.放箭:射箭。后羿射日。2.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3.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4.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5.有所指:暗射。影射。[yè]1.〔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2.〔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yì]〔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像:1.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画像。塑像。肖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棱镜等反射或折射后所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分为实像和虚像。3.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像他哥哥。4.好像:像要下雨了。5.比如: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6.姓。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啼:1.啼哭:啼笑皆非。哭哭啼啼。2.(某些鸟兽)叫:鸡啼。月落乌啼。虎啸猿啼。3.姓。
“射像止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简单:通过展示威慑力来阻止不良行为。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物业在公告栏贴出监控抓拍的照片并标注“已处罚”,结果大家纷纷收敛——这就是典型的“射像止啼”。
为什么用照片就能让人改变行为?这背后其实藏着心理学原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被记录且可能付出代价时,大脑会自动计算风险与收益,从而选择“安全路径”。就像孩子看到老师举起手机说要拍下捣乱现场,立刻坐直身子一样,这种“可见的威慑”往往比口头警告更有效。
不过有人会问:这种方法真的能解决问题根源吗?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观察过,贴出乱停车照片的前两周违停减少70%,但三个月后效果开始减弱。这说明威慑需要配合其他措施,比如增加停车位或开展文明宣传,单靠“射像”难以形成持久约束。
换个场景看职场,某公司用大屏幕滚动播放优秀员工事迹,同时标注“本月迟到达人榜”。这种对比展示意外激发了同事间的良性竞争——大家既想上光荣榜,又怕成反面典型。这种设计其实暗合了“射像止啼”的变体应用,用可视化刺激触发行为调整。
我个人认为这类方法的妙处在于创造“选择可见性”。当后果变得具体可感,人们会主动校准自己的行为边界。但要注意尺度把握,就像给孩子看打针视频治哭闹,用过头可能造成心理阴影。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像交通信号灯那样:红灯停的威慑背后,藏着绿灯行的通行自由。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某网红书店在摄像头旁贴告示“微笑读者可获赠书签”,结果不仅杜绝了偷书现象,还让顾客自发维护秩序。这或许揭示了“射像止啼”的进阶用法——威慑与奖励就像硬币的两面,组合使用才能转动改变行为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