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g
  • d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g duó gū yǔ

成语解释: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指要想得到,必先给予

繁体字形:將奪固與

英文翻译:To seize and conquer

将夺固与的意思

将:[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固:1.结实;牢固:稳固。加固。本固枝荣。2.坚硬:固体。凝固。3.坚决地;坚定地:固辞。固请。固守阵地。4.使坚固:固本。固防。5.鄙陋:固陋。6.同“”:固疾。固习。7.姓。8.本来;原来:固有。固当如此。固所愿也。9.固然:坐车固可,坐船亦无不可。

与:[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

成语评论

将夺固与”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绕口,但它背后的智慧其实很实用。简单来说,它讲的是“想要夺取,先要给予”的辩证逻辑。比如你想让一个人放下戒备,可能得先主动示好;想让对手露出破绽,反而得暂时退让。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在教人耍心眼吗?其实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和分寸。比如商业谈判中,甲方主动让出一部分利润,反而能换来长期合作;家长适当给孩子自主权,反而能培养责任感。这里的“给予”不是欺骗,而是创造双赢的条件。

战国时期有个经典案例:齐国想灭掉鲁国,却先赠送鲁国大批粮食。鲁国国君以为对方示弱,放松警惕,结果齐国突然发兵突袭成功。这说明“给予”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布局——当然这种极端案例在现代社会并不值得提倡。

我观察到,现代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比如职场中有人拼命争夺资源,反而引发集体反感;有人主动分享信息,却逐渐成为团队核心。这让我想到《道德经》说的“反者道之动”,有时候迂回路线反而效率更高。

这种策略适合所有人吗?未必。性格直爽的人强行模仿容易适得其反,关键要结合自身特点。就像种花,过度施肥会烧根,适量滋养才能开花。个人实践中发现,真诚依然是基础,“给予”需要发自内心,否则容易变成算计。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揭示了事物的动态平衡。就像潮水涨落,弹簧压缩后的反弹,暂时的“与”可能积蓄着“夺”的能量。但要注意尺度——弹簧压得太紧会断裂,给予太多可能失去主动权。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中国传统智慧的迷人之处。

或许我们不必纠结字面意思,而是理解其揭示的规律:事物发展往往存在对立统一的节奏。就像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才能保持舞步流畅。掌握这种节奏感,比单纯计较眼前得失更重要。毕竟,真正的主动权,往往藏在看似被动的选择里。

"将夺固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