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ǎo chī jiǎn yòng
成语解释:省吃俭用。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翻魇殃》第九回:“你路上少吃俭用,可以到了家,你就快忙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节俭
繁体字形:少喫儉用
英文翻译:save money on food and expenses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俭:节省。与“奢”相对:勤俭建国。省吃俭用。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提到"少吃俭用",很多人会联想到精打细算过日子。比如小张刚毕业时工资不高,每天带饭上班,周末自己做饭不点外卖,两年后竟存下了人生第一笔购房首付款。这让人不禁想问:这种生活方式真的有效吗?
其实关键在于平衡。我邻居王阿姨就是个例子,她家每月固定将收入的20%存入"旅行基金",虽然平时买菜会挑特价时段,但每年全家都能出国旅游一次。这种有计划的节俭,既保证了生活质量,又实现了长期目标。这或许回答了核心问题:少吃俭用不是苦行,而是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可能有人疑惑:现在物价这么高,省这点钱有意义吗?我表弟的经历很有说服力。他坚持记录每笔开支后才发现,原来每月光是奶茶和打车费就超过1500元。调整消费习惯后,他不仅还清了信用卡,还报名参加了职业培训课程。这验证了一个道理:聚沙成塔的力量,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日常选择里。
个人认为,新时代的节俭应该升级为"聪明消费"。就像我同事小李,她会在换季时购买经典款服装,既省钱又避免浪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反而让她衣柜里的衣服利用率提高了三倍。与其说是抠门,不如说是用智慧创造更多可能性。
或许会有人担心:太过节俭会不会影响社交?朋友聚会时选择AA制平摊,集体出游提前规划交通路线,这些既维系了人际关系又控制开支的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流行。重要的不是花多少钱,而是共同创造有质量的相处时光。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他们往往不是收入最高的群体,而是最懂得"把钱当工具"的人。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自由职业者,他通过合理规划开支,用五年时间积累起能支撑自己转型创业的储备金。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许才是"少吃俭用"背后的深层价值。
当我们在讨论节俭时,其实是在探讨如何与物质世界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有意识地选择消费,本质上是对自我需求的清醒认知。就像修剪植物的枝叶才能让主干更茁壮,适当控制非必要开支,反而能为人生腾出更多生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