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o nǚ nèn fù
成语解释:嫩:娇嫩。指年轻妇女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回:“他少女嫩妇的,又没养赡过日子,胡乱守了百日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年轻妇女
繁体字形:少女嫩婦
英文翻译:Young girl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嫩:1.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嫩叶。嫩芽。小孩儿肉皮儿嫩。小姑娘脸皮嫩,不肯表演。2.指某些食物烹调时间短,容易咀嚼(跟“老”相对):这肉片炒得很嫩。3.(某些颜色)浅:嫩黄。嫩绿。4.阅历浅,不老练:他担任总指挥还嫌嫩了点儿。
妇:1.已婚的女子:少妇。2.女子的通称:妇科。3.妻子:夫妇。4.古指儿媳。
「少女嫩妇」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别急着翻词典,咱们拆开来看。「少女」指年轻姑娘,「嫩妇」则形容已婚但面容姣好的女性。乍一听好像有点矛盾,其实核心在「嫩」字上——既保留了少女的青春感,又带着成熟女性的韵味。这种矛盾统一恰恰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举个例子:李清照早期词作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典型少女情态,而《醉花阴》里「东篱把酒黄昏后」则显露出少妇的温婉。若用现代场景比喻,就像咖啡店老板娘穿着JK制服煮手冲咖啡,既有少女的元气,又透着经营者的干练。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是否存在物化女性的嫌疑?关键在于使用语境。若用来形容职场新人既保持学生时代的求知欲,又具备职业素养,就是积极用法。正如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小文太太,既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又能在乱世中操持家务。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捕捉到了成长过渡期的微妙状态。就像春末夏初的天气,既有桃花的粉嫩,又带着蔷薇的馥郁。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场合,避免用在涉及年龄的敏感话题,毕竟「嫩」字在不同人耳中可能有不同解读。
下次在文学作品里看到类似描写,不妨留意作者如何平衡青春感与成熟度。比如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从少女到少妇的转变就暗合这个成语的意境。生活中这样的特质其实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发现的眼睛。
说到底,语言就像调色板,成语是现成的颜料。用「少女嫩妇」描绘人物时,重点不在年龄数字,而在展现那种将褪未褪的青春与初现端倪的成熟交织的状态。这种特质放在当代,或许可以解读为保持好奇心的同时积累人生智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