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zuǐ hóu sāi
成语解释: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形容相貌丑陋
繁体字形:尖嘴猴顋
英文翻译:one 's mouth sticks out and one has a chin like an ape 's.
尖:1.末端细小;尖锐:把铅笔削尖了。尖下巴颏儿。2.声音高而细:尖声尖气。尖嗓子。3.(耳、目、鼻子)灵敏:眼尖。耳朵尖。他鼻子尖得很,有一点异味都闻得出。4.使嗓音高而细:她尖着嗓子喊。5.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笔尖儿。针尖儿。刀尖儿。塔尖。6.出类拔萃的人或物品:尖儿货。姐妹三个里头就数她是个尖儿。7.吝啬;抠门儿:这人可尖了,一点儿亏也不吃。8.尖刻:他嘴尖,说话不留情面。9.姓。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猴: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3.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4.姓。
腮:也叫腮帮子。两颊的下半部。
提到“尖嘴猴腮”,许多人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形象——瘦削的脸颊、突出的下巴,给人一种机灵却略带狡黠的感觉。不过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里新来的同事总被私下议论“长得尖嘴猴腮”,但后来大家发现他做事细致又靠谱,反而成了团队的核心人物。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外貌评价容易影响对人的判断?”其实,成语本身是中性的,但过度关注外表会掩盖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有人疑惑:“现在用‘尖嘴猴腮’会不会显得不礼貌?”这取决于语境。比如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反派角色“尖嘴猴腮、眼神闪烁”,能快速让读者产生画面感;但现实中若用来评价他人,可能会引发误会。换个场景看:菜市场里,王阿姨指着笼子里的仓鼠笑道:“这小家伙尖嘴猴腮的,倒挺可爱!”——这里反而带着调侃的趣味,毫无恶意。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这个成语是否过时了?”我的观察是,随着审美多元化,“尖嘴猴腮”的使用频率确实在降低。比如年轻人更倾向用“骨骼感强”或“有辨识度”来形容独特的长相。但成语的文化内涵依然值得保留,就像“鼠目寸光”不会被“眼光短浅”完全取代一样,它们承载着语言演变的痕迹。
个人认为,“尖嘴猴腮”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人们对相貌的固有认知,也提醒我们避免以貌取人。曾经有位朋友因为脸型瘦削被误认为“不好相处”,直到她在志愿者活动中主动照顾老人,大家才发现她温暖细腻的一面。这让我想到:语言是工具,用得好能传神达意,用不好可能伤人无形——关键还是看说话者的出发点。
回到成语本身,它的存在更像是文化的活化石。当我们说“别看他尖嘴猴腮,肚子里可有真才实学”时,前半句制造反差,后半句点出重点,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有记忆点。或许未来人们会创造新词汇替代它,但那些藏在成语里的智慧与幽默,始终是中文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