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ī shān xuè hǎi
成语解释:形容杀人之多。
成语出处:《三国志平话》中卷:“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尸山血海
英文翻译:wholesale slaughter
尸:1.尸体,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2.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尸山血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尸体堆积成山,鲜血汇集成海”,常用来形容战争或灾难后的惨烈场景。比如:“古代战场上,士兵们拼死搏杀,硝烟散去后只剩尸山血海,连飞鸟都不敢在此停留。”这样的画面感极强,让人瞬间联想到历史的残酷一面。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用如此夸张的比喻?其实,成语的夸张性正是为了强调事件的严重性。比如现代人可能会说:“这个项目的截止日期前,办公室里简直是尸山血海——文件堆到天花板,咖啡杯摆满桌子,所有人都熬成了熊猫眼。”这里的“尸山血海”不再指向真实的血腥,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高压状态下的混乱。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语境中逐渐衍生出“竞争激烈”的隐喻。例如:“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赛道早已是尸山血海,新公司要么杀出重围,要么默默消失。”这种用法弱化了字面的血腥感,转而突出资源争夺的残酷现实。
个人观点插播:我曾见过有人用“尸山血海”形容高考备战,虽略显沉重,却精准传递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不过要注意,这类比喻更适合熟人间的调侃,正式场合还需斟酌——毕竟真实的教育竞争不该被妖魔化。
再举个反差例子:“环保组织公布的海洋污染照片里,塑料垃圾形成的‘尸山血海’比战争更触目惊心。”这里将自然灾难与人文意象结合,既保留成语的冲击力,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某些游戏剧情里,“尸山血海”会被具象化为关卡设计。玩家穿越血色河流和骸骨堆砌的障碍时,能更直观地理解成语背后的警示——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优选路径。这种跨媒介的表达,或许正是古老成语保持生命力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