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ū yí qì,yǎng yí tǐ

成语解释: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繁体字形:居移氣,養移軆

英文翻译:Habitation and migration of Qi

居移气,养移体的意思

居:1.住:居民。分居。2.住的地方;住所:迁居。民居。故居。3.在(某种位置):居左。居首。4.当;任:居功。以专家自居。5.积蓄;存:居积。奇货可居。6.停留;固定:变动不居。岁月不居。7.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居。沙锅居。8.姓。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养:1.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3.生育,生小孩儿。4.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5.教育,训练:培养。教养。6.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保护修补:养路。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成语评论

居移气,养移体”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张原本是个性格急躁的人,但搬到郊区居住后,每天听着鸟鸣、看着绿树,整个人变得平和了许多。这就是“居移气”——环境的变化悄悄改变了他的气质。

那“养移体”又怎么理解呢?比如老王以前总吃外卖,身体虚胖没精神;后来开始自己做饭,荤素搭配均衡饮食,半年后不仅瘦了,连爬楼梯都不喘了。这说明饮食养护确实能改善体质,完美诠释了后半句成语的含义。

为什么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么大?

其实人的身心就像海绵,会不断吸收周围环境的“水分”。想象把一盆绿萝放在阴暗角落,它就会长得蔫巴巴;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叶子立马油亮起来。我们的大脑比植物更敏感,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中,人会不自觉地焦虑;而生活在整洁有序的空间里,思维也会跟着变得清晰。

有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把办公室从封闭隔间改成开放式布局,增加绿植和休息区后,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请病假的人数减少了一半。这印证了《孟子》里“居移气”的智慧——环境设计确实能带动集体状态的改变。

现代人如何应用这个成语?

我的切身体会是:租房时别只看价格,要观察周边是否有公园或运动场所。去年我搬进的小区自带环形步道,现在养成了夜跑习惯,体检指标比之前正常多了。这既是“养移体”的实践,也暗合“居移气”的道理——好的空间会催生良性循环。

有个朋友的做法更聪明:她在家办公时,专门用屏风隔出工作区,穿上正式衬衫再坐下。这种“仪式感”让她保持专注,下班后换上家居服往沙发一躺,身心就能自然切换状态。可见环境塑造需要主动设计,而非被动接受。

当我们抱怨“状态不好”时,不妨先看看所处的环境。是把书桌对着杂乱的衣柜,还是面对明亮的窗户?是整天点重油盐的外卖,还是偶尔尝试清蒸鲈鱼?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就像溪流终将汇成江河,在日积月累中重塑着我们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