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dǎ chéng zhāo
成语解释: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杂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屈打成招
英文翻译:confess to false charges under torture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着”。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屈打成招”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张三被怀疑偷了邻居家的鸡,但根本没有证据。村长为了快速结案,用鞭子抽打他,张三疼得受不了,最后只能哭着承认自己“偷了鸡”。这就是典型的屈打成招——用暴力逼迫人承认自己没做过的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用这种极端手段?”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当权力缺乏约束,或者办案者急于求成时,暴力就成了最“高效”的工具。比如古代县官审案,惊堂木一拍就上夹棍,犯人熬不过痛,自然说什么都认。
现代法治社会还有这种情况吗?虽然刑讯逼供已被法律明令禁止,但某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变相逼供现象。比如连续几十小时不让睡觉,或者用强光灯照射眼睛,这些“软暴力”同样能达到让人崩溃的效果。不过随着审讯录像制度的普及,这种情况正在减少。
值得思考的是,屈打成招最可怕的后果是什么?不是某个人的冤屈,而是整个司法公信力的崩塌。当老百姓发现说真话可能挨打,说谎反而能免受皮肉之苦,社会就会陷入“老实人吃亏”的恶性循环。这让我想起明朝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正是层层刑讯导致错案,最终引发民间对官府的大规模质疑。
如何避免屈打成招?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建立“零容忍”的监督机制。比如规定所有审讯必须双人在场、全程录像,同时提高办案人员的专业素养。最近看到某地警察用心理战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既不用暴力又能破案,这才是值得推广的现代审讯方式。
当我们谈论屈打成招时,本质上是在讨论人性与制度的博弈。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不敢作恶,而坏的制度可能让好人变成恶魔。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试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通过法律激励代替肉体惩罚,这或许会成为杜绝冤假错案的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