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yàn bān xiāng
成语解释: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成语出处: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称赞诗文优美
繁体字形:屈艷班香
英文翻译:Qu yanbanxiang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艳:1.色彩光泽鲜明好看:艳丽。娇艳。百花争艳。这布的花色太艳了,有没有素一点的?2.指关于爱情方面的;香艳:艳情。艳史。3.羡慕:艳羡。4.姓。
班:1.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大班。作业班。进修班。2.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班。晚班儿。值班。日夜三班。3.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排。4.旧指戏班,也用于剧团的名称:班规。搭班。三庆班。5.a)用于人群:这班姑娘真有干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班车。班机。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8.姓。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提到“屈艳班香”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其实源自古代两位文豪——屈原和班固,前者以瑰丽浪漫的楚辞闻名,后者以质朴严谨的汉赋见长。这个成语原本比喻两种截然不同的文风,如今常用来形容事物兼具华丽与质朴的双重魅力。
比如在古诗赏析课上,老师曾举例:“《离骚》如云霞铺陈,《两都赋》似松柏挺立,屈艳班香各展风华。”而在现代广告文案中,也能看到这样的表达:“新茶饮包装既保留水墨画的留白意境,又加入霓虹灯元素,堪称屈艳班香的跨界尝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两个人的风格作比较?这其实反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就像苏州园林的雕花窗与白粉墙相映成趣,真正动人的作品往往懂得刚柔并济。我曾在博物馆看到明代家具,繁复的镂空雕花与简洁的榫卯结构完美融合,正是“屈艳班香”的实体呈现。
当代创作者如何运用这种思维?有位设计师朋友分享过经验:做国潮文创时,他会先用3D建模展现科技感,再手工绘制传统纹样。这种新旧碰撞产生的火花,让产品既有未来感又不失温度。这或许就是成语穿越千年仍具生命力的原因——它教会我们在矛盾中寻找平衡之美。
信息爆炸的时代,“极致风格”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就像吃惯了麻辣火锅,清粥小菜反而更显珍贵。真正的好作品不必非黑即白,就像春天的花园,牡丹的华贵与兰草的清雅共存,才构成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致。下次遇到看似冲突的元素,不妨想想“屈艳班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