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ǐ
  • zhí
  • l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ǐ pì zhí liú

成语解释:形容惊恐之极。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繁体字形:子屁直流

英文翻译:Shit asshole DC

屎屁直流的意思

屎:1.大便;粪:拉屎。2.眼、耳等器官分泌出来的东西:眼屎。耳屎。

屁:1.由肛门排出的臭气:放屁。2.比喻没用的或不足道的事物:屁话。屁大点事也值得大惊小怪。3.泛指任何事物,相当于“什么”(多用于否定或斥责):你懂个屁。别翻了,包里屁都没有。

直: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笔直。马路又平又直。你把铁丝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直升机。把标杆立直。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两丈,横里有四丈。4.挺直;使笔直:直起腰来。5.公正的;正义的:正直。理直气壮。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话。7.汉字的笔画,即“竖1”8.一直;径直;直接:直达。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个劲儿;不断地:他看着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成语评论

说起"屎屁直流"这个略带夸张的表达,你可能要皱眉头了——这真是成语吗?先别急着否定,咱们来拆解看看。"屎"和"屁"都是人体排泄物,"直流"强调不受控制的流动状态,组合起来确实能让人联想到慌乱到失去自控的窘境。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说法更接近现代口语中的创新表达,与传统成语的典雅气质确实不太搭。

举个具体例子:小明在面试时被考官连续追问专业问题,紧张得满头大汗,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这时候用"他紧张得快要屎屁直流"来形容,是不是比"手足无措"更有画面感?这种夸张说法特别适合用在非正式场合,用来活跃气氛效果拔群。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表达会不会显得粗俗?我的观察是,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有经典成语的深沉稳重,也需要新鲜表达的活力。就像网络用语"社死"替代"当众出丑",只要使用场合得当,这类生动表达反而能让交流更接地气。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正式文书或严肃场合,还是建议使用"惊慌失措"这类传统表达更稳妥。

从语言发展角度看,这类创新表达折射出当代人追求直接痛快的沟通方式。就像短视频平台流行的"笑不活了""尴尬到抠脚",都是用极致夸张来传递情绪。当你想描述朋友在公开演讲时紧张到忘词的场景,"他站在台上屎屁直流"的表述,是不是比"他紧张得说不出话"更能让听众会心一笑?

不过作为语言爱好者,我有个小建议:创新表达就像调味料,少量使用能提鲜,过量就会破坏整体味道。下次你想描述某人极度慌乱时,不妨根据场合灵活选择——和闺蜜八卦用"屎屁直流",写工作报告用"方寸大乱",这样既保持语言活力,又不失得体分寸。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现在要描写考试时突然忘记所有知识点的状态,你会选择传统成语还是创新表达?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让语言成为有效沟通的工具,而不是束缚表达的牢笼。毕竟,能让对方会心一笑或感同身受的表达,就是最适合当下的好表达。

"屎屁直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