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g
  • shēng
  • j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ng shēng jìng qì

成语解释:见“屏声敛息”。

成语出处: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悄不出声

繁体字形:屏聲静氣

英文翻译:quiet

屏声静气的意思

屏:[bīng]〔屏营〕惶恐;惶惑不知所措。《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夙夜屏营,未知所立。”[píng]1.遮挡:屏风。2.字画的条幅:四扇屏。[bǐng]1.放弃;排除:屏弃。2.抑制(呼吸):屏息静听。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静: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静止。安静。风平浪静。静静的湖水。2.没有声响:寂静。清静。傍晚,公园里很静。3.使平静或安静:静下心来。请大家静一静。4.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屏声静气”这个成语,你会在哪些场景里听到它?举个简单的例子:深夜的医院走廊里,家属们屏声静气地等待手术结果,连呼吸都放轻了。这时候,这个成语就生动地刻画了紧张而专注的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它和‘鸦雀无声’有什么区别?”其实,“屏声静气”更强调主动控制呼吸和动作的状态,比如考古队员轻轻刷去文物表面的尘土时,那种刻意保持安静的动作和心态;而“鸦雀无声”更多描述环境本身的寂静,比如老师突然走进吵闹教室后的瞬间安静。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常成为“留白”的利器。我特别喜欢《红楼梦》里黛玉焚稿的场景——火苗舔舐诗稿的声响中,丫鬟们屏声静气退到门外,这种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听见灰烬飘落的声音。这种留白手法,比直接描写悲伤更有穿透力。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鲜活。上周参加产品发布会时,看到演示环节全场观众屏声静气盯着大屏幕,我突然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让众人主动收敛声息的时刻,往往意味着即将见证重要事物的诞生。这种群体性的专注,本身就有种仪式感的美。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个成语会削弱表现力。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不能滥用,当你想强调某个场景的“静默重量”时,再让它登场效果最佳。试着比较这两个句子:“他屏声静气打开礼物盒”比“他安静地拆开快递”多了份小心翼翼的期待感。

说到底,语言就像调色板里的颜料。当我们学会在合适处点缀“屏声静气”这样的成语,文字画面就会产生明暗对比的层次。下次遇到需要表现“克制的专注”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自带画面感的表达。

屏声静气的造句

  1. 造句 而莉洁此刻也早已经闭上了嘴巴,屏声静气的跟随在罗德的身后。
  2. 造句 很轻很轻的声响,却将叶阳城惊动了,从床上坐起来后屏声静气,仔细的听着楼下的动静。
  3. 造句 每个人拳头紧握,剑不离胸前一尺,屏声静气看着单枕才家那扇薄薄的板门,提防妖怪猛然跃出发标。
  4. 造句 张潇屏声静气,悄悄从架子上拿起锈古剑,掩好门小步走向谷口。
  5. 造句 旁边一对男女的争吵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两人都屏声静气在听。
  6. 造句 是金珠的声音,柏香的冷汗都吓出来,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屏声静气,不说话,不动弹。
  7. 造句 仿佛其音有无上道力,可沟通上天,祖碑开始有规律地散发出一圈又一圈的青华光晕,台下的人尽皆肃穆而立,屏声静气,祷告先祖。
  8. 造句 宋行听她这样说,这才注意到茅屋外还站着十几个孩子,他们的胆子似乎不大,屏声静气的都不敢进来,尽皆站在屋外探头探脑的。
  9. 造句 吴越如同看见好玩的事物一般,兴致勃勃地学着玄冥无当双腿交错,屏声静气跌坐下去,“唉哟”。
  10. 造句 拿起那块新的木头,望桌上狠狠地一拍,发出震天巨响,响声过后,原本热哄哄的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屏声静气地等着宋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