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zhì yuān zī
成语解释: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逸伦之士,非礼不动,山峙渊渟,知之者希,驰逐之徒,蔽而毁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山峙淵渟
英文翻译:Standing on the mountain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峙:[zhì]耸立;屹(yì)立:对峙。[shì]繁峙(Fánshì),地名,在山西。
渊:1.深水;潭:深渊。鱼跃于渊。天渊之别。2.深:渊泉。渊博。3.姓。
渟:[tíng]1.水积聚而不流动:“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2.(水)深:崇渟。[tīng]古同“汀”,水边平地。
“山峙渊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两种自然力量的共存:山峦巍然不动,深潭平静如镜。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成语,到底能在生活中怎么用呢?
举个例子:公司突然遭遇市场波动,张经理既没有慌乱裁员,也没盲目扩张,而是按原计划优化内部流程。同事评价他“像山一样稳住方向,又像深潭一样藏住资源”,这不正是“山峙渊渟”的现实写照?这里的关键在于平衡——既保持定力,又留有应对变化的余地。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以不变应万变”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有微妙差异。前者强调动静结合的状态,后者侧重应对策略。就像台风天的大榕树,树干如山峙立对抗狂风,气根却像水渊般不断吸收养分,这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我曾在登山时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山顶的松树往往比山谷的灌木更懂得随风摇摆。这让我联想到职场中的“山峙渊渟”——真正厉害的角色,既有不可动摇的核心竞争力,又能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变化。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或许正是应对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法则。
下次遇到需要做重大决策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比如处理家庭矛盾时,既守住原则底线(如山之峙),又保持倾听沟通(如渊之渟)。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对立的事物,其实可以像山水相依般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