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mù zì kòu
成语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繁体字形:山木自寇
英文翻译:One's worth may be one's own ruin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寇:1.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寇仇。海寇。外寇(入侵的敌寇)。2.敌人来侵略:入寇。寇边。3.姓。
“山木自寇”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字面意思是“山上的树木因成材而招来砍伐”,背后说的是“过于显露优点反而引来麻烦”。比如一棵长得又高又直的树,木匠一眼相中它做房梁,可旁边歪歪扭扭的树却因“无用”逃过一劫——这就是庄子说的“有用者遭殃,无用者得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优秀”反而成了风险?这其实和资源竞争有关。职场中能力强的人常被安排更多任务,结果累到崩溃;社交媒体上爆火的网红,可能因过度曝光被舆论反噬。就像山顶的大树总先被雷劈,站在高处虽然视野好,但也更易成为靶子。
有次我在团队项目里见过类似情况。有个同事工作效率特别高,领导总把最难的任务塞给他。结果他连续加班三个月后病倒了,项目反而陷入停滞。这让我意识到:能力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用得太狠也会卷刃。适度“藏锋”不是偷懒,而是给自己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但换个角度看,“山木自寇”也有积极面。能被当作目标,说明你确实具备稀缺价值。就像博物馆里的珍贵展品才会配安保系统,路边石子反而无人问津。关键不在于要不要优秀,而是如何建立保护机制——比如设定工作边界,培养团队协作,避免单点过度依赖。
有个有趣的悖论:森林里最茂盛的树,其实是通过落叶减少水分流失来保命的。人也一样,适当示弱反而能走得更远。与其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如修炼“秀于林而根系深”的本事。毕竟真正的稳固,从来不是靠隐藏光芒,而是构建难以被撼动的底层支撑。
站在山脚的灌木丛望着山顶的大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既需要栋梁之材,也需要自在生长的野花。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躲避锋芒,而是在发光的同时,学会给自己撑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