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míng gǔ yìng
成语解释: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成语出处: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山鳴谷應
英文翻译:echo on the mountains and in the valleys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谷:[gǔ]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yù]见〔吐谷浑〕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说到“山鸣谷应”这个成语,你可能会联想到山谷里的回声——一声喊出去,回音此起彼伏。比如登山队员对着远山高喊“加油”,几秒钟后,四面八方传来层层叠叠的“加油”声,仿佛整座山都在回应他。这种自然现象被古人提炼成成语,用来形容声势浩大、一呼百应的场景。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环境中吗?当然不是!比如某科技公司推出创新产品后,竞争对手纷纷跟进模仿,媒体争相报道,消费者热烈讨论。这种行业连锁反应就像“山鸣谷应”,说明某个行动引发广泛回响。这时候用这个成语,既生动又贴切。
有趣的是,“山鸣谷应”还暗含因果关系。就像往池塘扔石子会泛起涟漪,现代社交网络的传播效应就是典型例子。某位博主分享生活妙招,经过粉丝转发、大V点评、媒体报道,最终形成全民热议的“现象级话题”。这种信息传播的链式反应,不正是数字化时代的“山鸣谷应”吗?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良性互动。比如社区志愿者发起环保活动,邻居们积极响应,商家提供物资支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当各方力量形成共振,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成倍提升。这种集体智慧迸发的场景,比单纯的自然现象更有现实意义。
下次看到团队协作产生超预期效果,或是某个创意引发行业变革,不妨用“山鸣谷应”来形容。它不仅描绘了行动与反馈的关系,更暗含着“积极行动会激发更多可能性”的乐观态度。就像春天的第一声惊雷唤醒沉睡的山谷,每个微小开端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