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g tóu zé dǐ
成语解释: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成语出处: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豪门世族的泛称
繁体字形:崗頭澤底
英文翻译:Head and bottom
岗:[gǎng]1.(—子、—儿)高起的土坡:黄土岗儿。2.(—子、—儿)平面上凸起的一长道:肉岗子。3.守卫的位置:站岗|门岗|布岗。[岗位]守卫、值勤的地方。也指职位:工作岗。[gāng]同“冈”。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泽:[zé]1.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2.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3.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洗濯。5.汗衣,内衣。[shì]古同“释”,解散。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抵”,达到。[de]同“的”。
“岗头泽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比喻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有人表面上风光无限,私下却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这就叫“岗头显荣耀,泽底藏辛酸”。
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怎么用?举个例子:小王总在朋友圈晒旅行美食,大家觉得他过得潇洒。可实际上,他为了维持这种形象,每天加班到深夜,身体都快扛不住了——这就是典型的“岗头泽底”。人们往往只看见别人生活的“岗头”,却忽略了背后的“泽底”。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现代社会的信息选择性展示是重要原因。就像网红餐厅的精致菜品照片背后,可能是狭小的后厨和疲惫的厨师。我们既要学会看透“岗头”的包装,也要理解“泽底”的无奈,这才是成熟的生活态度。
如何避免被表象迷惑?试着像考古学家那样思考:看到地面上耸立的岗丘时,多想想地下可能埋藏的复杂地质结构。工作中遇到爱吹嘘的同事,别急着羡慕,观察他如何处理具体事务更靠谱。毕竟,泽底的真实厚度决定岗头能立多久。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建立立体认知。就像欣赏山水画,既要看得到山岗的轮廓,也要读得懂水泽的纹理。用这种视角看世界,既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陷入悲观,反而能发现更多值得品味的细节。
下次遇到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不妨在心里画个等高线图:他的岗头海拔有多高?泽底沉积了什么经历?或许你会发现,每个耀眼成就下面,都流淌着不为人知的坚持与智慧。这才是“岗头泽底”给我们最实在的启示。